理顺机制 夯实基础 推进诉调无缝对接
(一)基本情况
徐汇区始终坚持对标最高标准,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做优知识产权服务。积极探索、有序开展知识产权调解工作,建立便捷、公正、高效的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切实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化解知识产权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构建高效、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助推区域营商环境优化。
(二)主要做法
1、凝聚合力、夯实基础,充实知产领域核心调解团队
在上海市司法局的有力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徐汇区司法局整合资源、挖掘潜力,推动社会组织设立调解组织,先后成立3家涉及知识产权领域人民调解委员会,其中由上海先行法治调解中心及上海徐汇区智调非诉讼纠纷调解中心分别下设调委会2家,由区人民调解协会下设徐汇区汇调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专职调解员20名,兼职调解员46名,调解志愿者64名。
同时,为构筑专业化高素质的特邀调解员队伍,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提供坚实保障,徐汇区司法局充分统筹、调配调解人才,吸纳涉及各领域的、各行业的多方调解力量,按照以调解能力为主、专业背景并重的原则,聘任包括律师、高校教授、公证员等在知识产权专业领域内均为具有丰富经验的4名特邀专家和16名特邀调解员参与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提高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专业性、权威性,有效促进知识产权纠纷化解。
2、深化合作、提升能级,高效联动合作机制展现实效
为进一步优化知产案件诉调对接流程、完善知识产权诉讼与知识产权人民调解之间的对接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程序制度建设,区司法局根据《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市财政局关于本市开展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若干意见》,会同区法院制定了《涉诉知识产权纠纷委托人民调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建立高效联动的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定期与区法院召开联络会议,加强业务指导,对知识产权纠纷委托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总结部署、分析研判,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提出对策建议。在诉调对接效能的不断提升中,徐汇始终坚持再垮一步,和相关单位、组织加强衔接联动,形成调解合力,通过构建与大调解格局相适应的“一站式”非诉讼争议解决平台和新的工作机制,引导社会组织调解机构入驻中心设立受理点,进一步使调解组织的分流化解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3、强化保障、加大宣传,助力提升调解队伍工作水平
知识产权纠纷涉及不同领域和部门,往往要求更强的法律性、政策性及专业性,为加强调解组织和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徐汇区司法局特将知识产权案件领域专题培训纳入2021年度徐汇区人民调解员培训计划中,进一步提升调解员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意识。此外,联合区人民调解协会建立健全知产专业调解员能力培训长效机制,先后邀请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协会专业调解项目负责人等,开展了知产纠纷调处实践、规范协议书制作及案件规范录入等业务培训会,一是帮助调解组织更新知识体系,逐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纠纷;二是拓宽调解工作思路,从司法实践的案例及法官的审判思路中获得更好的纠纷调处策略;三是提高调解员实际操作水平及自身业务素质,确保每一份出具的人民调解协议都合法、规范,避免产生歧义。
(三)工作成效
徐汇区汇集了六个区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较其他区而言非常庞大,由于调解难度高、送达难,诉调对接机制启动初期调解成功率仅为8.82%,通过多措并举,大幅提升了知产案件的调解成功率,目前徐汇知产案件调解成功率为28.7%。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保障社会和谐的“维稳基石”、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