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来看上海各区怎么做→

新春伊始,上海就以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1月28日发布的《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优化营商环境6.0版”)提出195条任务举措,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月29日发布的《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共推出32条政策措施,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也谋求长远发展。

连续两天发布两份重磅新政,体现出上海深化市场化改革,更好为企业鼓劲、纾困、解难的决心与魄力。一起来看,上海各区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长宁区:15类113项措施带动项目跑出“加速度”

长宁区1月29日发布《长宁区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营商环境6.0版)》,推出长宁区2023版“八张改革特色牌”。

《行动方案》共15类113项具体措施,围绕政务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服务、贸易便利化等重点环节,特别强调对科创产业扶持及人才培养。

长宁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叶鹏举表示,将进一步强化进度管理,带动各类项目跑出“加速度”,让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让好项目好产业“轻装上阵”。

新发布的“长宁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方案”还将在坚持“容缺、容错,扶新、扶特”的基础上,将做精做优多年秉持的“三级三系”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并推出区内重大项目审批手续全流程帮办服务,主动跨前回应企业诉求、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普陀区:探索“系主任”“班主任”机制做深服务能级

农历新年首个工作日的早晨,十余位企业代表与普陀区领导齐聚一堂,吃了一顿特别的新春开工饭。

早餐会上,新老引进企业、传统与新兴企业均衡并举。更重要的是,在餐后跟进服务上,普陀区正不断探索“系主任”“班主任”系列服务机制,做深企业服务能级。

2022年普陀区建立了重点企业服务“系主任”“班主任”工作机制。根据所属企业系列,理出了36个“系”,由相关区领导担任“系主任”,相关行业或街道镇、地区中心领导担任“班主任”,协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碰到的困难。

在“系主任”“班主任”的推动下,“靠普贷”助企纾困保市场主体,推动了市场复苏和经济重振。同时,“系主任”“班主任”机制也增强了区域产业链韧性,达到“引进一家、带来一串、落地一个、带动一片”的目的,形成集聚效应。

宝山区:以“开工一件事”引来“明日之星”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3年宝山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改革举措》,宝山区将打造“开工一件事”主题套餐式集成审批服务,企业按需点单、政府跨前服务。

“在前期的试点中,通过‘开工一件事’的集成式审批服务,让企业一旦取得施工许可证后,直接实现‘水电通’,大大缩短施工期。”宝山区发展改革委主任高虹军介绍。

以往,水、电、气等部门分头踏勘、报装,往往时间长、环节多。但如今,通过各部门信息共享、联合踏勘,审批从串联改为并联,审批时长也缩短了数月,为企业抢抓进度赢得宝贵时间。

在试点的基础上,这项举措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了升级版,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所需的开工资质、证照不同,下一步还将联动规资、交警、水务、绿化等部门,以更大力度的集成创新,不仅加速推进重大项目进度条,也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受益。”

闵行区:住所登记改革,实现不见面、不跑动

闵行区市场局与区大数据中心共同建立标准企业住所库——“闵址汇”。由“闵址汇”开具的“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可在个体工商户开业申请等行政审批事项中作为经营场所证明材料使用,自动调用出租方信息、房产证等电子材料,申请人无需再耗时耗力准备繁杂材料。

通过各部门之间数据互联共享,把场所地址进行标准化,再通过系统功能归集房屋划分、出租方、承租方等信息,建立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住所库,最终实现通过“闵址汇”住所库一键打印“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替代产证复印件、租赁合同、划分图、划分说明等材料。

对产权(管理)人而言,可以登录一网通办闵址汇,上传住所材料、划分房屋、管理入驻企业、变更入库信息,登录随身办闵址汇申请打印住所证明(包含一址多照住所证明),全部功能均可全程网上办理。

金山区:集成了21个部门的事项,还可远程帮办

上海金山政务服务帮办中心配置了自助服务终端,集成21个部门的服务事项,提供离线码打印、社保查询等180余个事项的自助办理,无需取号排队即可自行办理事项,并通过“网办鑫课堂”视频、“手把手”教学等方式,线上线下齐发力,最大程度方便办事群众。

为了进一步加快服务型政府数字化改革步伐,金山区行政服务中心不断拓展线上线下帮办渠道。近期,金山区行政服务中心推出了“远程视频帮办”服务,一部手机、双方同框,在互动问答中企业即可快速获取办事材料。

目前,金山区“远程视频帮办”已推出包括内资企业变更登记、增补发营业执照、农民专业合作社变更登记等在内的26个事项的线上帮办。除了工作人员日常帮办外,金山区政务服务中心还上下联动,开展“领导帮办”活动,坚持倾听企业和群众的诉求,有求必应。

松江区:申请材料从45项减到6项,优化上市企业服务举措

松江区建立“拟上市企业开具合规函一件事”工作机制,通过电子证照调用,企业仅需提交上市辅导协议等不超过6项必要材料即可完成申请;而此前,企业需向9个部门提交共45项申请材料。更值得一提的是,办理时间的大幅压缩,从50个工作日缩短到了7个工作日。

“拟上市企业开具合规函一件事”工作机制由松江区发改委(金融办)牵头建立,联合了企业上市过程中涉及的所有职能部门,包括区政务服务办、区生态环境局、区应急局、区城管执法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水务局、区人社局、区卫健委、区建管委等,形成合力创新优化企业上市服务。

“拟上市企业开具合规函一件事”工作机制将各部门的审批事项申请表要素汇总生成一张表单,并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了申请材料精简、办事流程重塑、办理时间压缩,有效解决拟上市企业在获得合规证明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办理耗时长、跑动次数多、申请材料重复等痛点问题。

奉贤区:实施“四个一”云审批,数字化治理优化营商环境

奉贤区创新推出“线上审批是常态、线下审批是例外”的“四个一”云审批工程,开启数字治理新样式。

“四个一”具体是指政务会商“一朵云”、上下联动“一根线”、左右联屏“一个面”、没有例外“一条边”。

其中,“一朵云”指搭建“云上晨会”平台,打造“敲定解决方案、明确办理事项、全程跟踪问效、开展专项督查、企业评估反馈”的新流程。

“一根线”指市、区、镇(园区)纵向到底,打破审批科层。区市场监管局打通市局专网业务系统技术壁垒,探索“云受理”“云出照”模式。

“一个面”指依托“一网通办”线上服务平台,健全优化统一的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推动由点及线再到面的全程网办。

“一条边”指推进“线下审批是例外”,对涉及安全、重大风险及个性需求等特殊情形,强化政策前置引导和后置激励,优服务、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