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走进企业话营商”系列访谈:撑起创新“保护伞”,企业才能“安”心又靠“谱”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知道。
由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与上海市发改委联合推出的“走进企业话营商”系列访谈,将与企业家面对面,了解他们与上海营商环境的故事,听取他们的心声与建议。
今天,我们率先来到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家创新型企业,什么最关键?核心技术。最担心什么?侵权!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谱实验),就曾遇到这个难题——
安谱实验主营实验室消耗品,在食品检测、药品安全、环境安全等细分检测领域拥有产品超130万种。“对于安谱这样以研发为主导的创新型企业而言,技术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关键。”安谱实验总经理吴刚坦言,“可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大、成本高、情况复杂,公司人员构成以研发为主,即使碰上侵权,也因为缺少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力,无从下手。”
安谱实验公司研发人员在实验室实验。
去年4月,安谱公司员工在网上发现,一篇研究论文的内容与自己公司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雷同。不查不知道,一查,竟发现该项技术与自己公司一位已跳槽的前员工有关。
“模仿容易创新难。一旦核心技术被其他企业掌握,损失不可估量。”吴刚发愁。
怎么办?安谱实验向松江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求助。
接到安谱实验关于商业秘密的报案后,松江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迅速展开调查。
松江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执法人员对涉嫌侵犯安谱公司商业秘密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取证。
然而,要打击商业秘密侵权,首先得证明该项技术确为商业秘密。可商业秘密本身具有保密性,且案件涉及的技术专业门槛较高,如何破题?
向外借力。
松江区市场监管局联系第三方机构,对商业秘密进行鉴定。有了初步结果后,10多人的办案小组随即组成——到侵权公司现场取证,针对企业反侦察行为逐个攻破,自学相关领域知识并请教业内相关专家提升办案专业性……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办案人员终于将案件证据一举查获。很快,侵权行为被叫停,发在网上的研究论文也被撤稿。
“多亏了办案人员的迅速行动,侵权公司尚处于小批量试制试卖阶段,公司损失不大,论文的撤稿也防止了我们商业秘密进一步泄露。”回忆该案件,吴刚十分感激。
松江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指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一次维权,让安谱实验认识到了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能不能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队伍?在松江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的帮助下,一套由完整制度、组织框架、专业人员构成的合规体系完成建立。“有了合规体系,我们更加放心大胆地投入研发、安心生产。”吴刚说。
今年初,上海市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以企业感受为出发点,明确提出“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强化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和司法协作,推动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工作,强化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查办等举措。松江区同步将此纳为今年全区营商环境的重点工作,要求全区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松江分中心)功能,通过“体检式”执法服务、“伙伴式”互助引领、“铁拳式”执法保护等举措,加大企业只是产权保护力度。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原始创新,就是保护企业发展的底气。我们也期待,在上海,在更多部门、更大范围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合力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开手脚、大胆创新。
政策小课堂
实践中,不少科技型企业并不清楚如何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议:一方面,针对创新技术成果,企业可以通过申请专利等方式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围绕产品出海,更是需要提前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松江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提供这方面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针对商标品牌建设,企业可以通过注册商标等方式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各街镇市场监管所也有相应的商标品牌工作指导站,有需要的企业可以及时咨询。
具体到技术保护手段,商业秘密和专利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手段。两者都可以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企业如何区分、选择?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议:专利主要用于保护技术信息、外观等,需要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授权,授权后强制公开;商业秘密可以保护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无需审批,必须以非公开为前提。对简单的、易被他人自行研究成功或者较容易被他人通过反向工程解析的技术信息,推荐申请专利;企事业单位保密能力强,技术信息先进性程度高的,可以优先采用商业秘密进行保护。
此外,企业获得知识产权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如发现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其他企业的侵权,也可以积极与各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或属地市场监管所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