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台】00后创业者,90后管理者,营商服务会有代沟吗?
没有人永远年轻
但有的路可以“永远年轻”
这句话用在大学路,再合适不过
当00后创业者遇到90后管理者
营商服务会有代沟吗?
“服务”年轻人
在上海各街区,大学路是一条独特的“网红”马路,店铺形形色色,但又井井有条。
从地理位置看,它一头连着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一头连着创智天地广场和江湾体育场,自西向东,像极了年轻人初入社会,在懵懂中享受着青春年华,然后一路成长,最后在路的另一端实现创业梦想。
00后创业者阿乐,就选择在大学路上开了自己第一家冰淇淋店,选址很明确,店铺要开在文艺感强、拍照分享氛围浓的街区,人流量不一定最多,但一定是目标客群密度最高。
在阿乐眼中,外摆位就是大学路的灵魂,沿街80多家店铺,半数以上都设有外摆位,有的外摆面积几乎和店内面积相当。
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大学路上申请外摆位一点不复杂,街区有一份人人都知道、店店要遵守的“公约”——《大学路街区外摆位管理规范》,外摆位设在哪、设多大、怎么设、怎么管都有明确说法。
杨浦区五角场街道营商办副主任杨海威介绍,“看上去整齐的秘诀就是我们让各方对外摆位都能‘心中有数’。比如主街大学路,以路灯杆为基准,外摆位不能超越;辅路锦建路上没有路灯杆,多了盲道,外摆位要距离盲道线60厘米以上。”
再仔细观察,外摆位的隔断多高也有讲究,高度在70到130厘米之间。因为经过测算,这一高度区间,人坐在隔断内不觉得压抑,又能与隔断上的绿植共同绘成沿街风景。
从策划、执行到落地,冰淇淋店很快走通了外摆位申请。阿乐特地放了一台大冰柜,提供免费试吃,常有客人尝了一口味道不错,继而进店消费。
各式各样的桌椅,缩短了商铺与马路间的距离,更拉近了管理者与创业者的距离。
当90后管理者遇到00后创业者,尊重他们天马行空的创意,然后在合规范围内,给予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读懂”年轻人
当00后创业者在大学路上比比皆是,提出了更高阶的营商需求,“读懂”他们。
大学路上,常与这些小店打交道的管理团队其实也很年轻,街区党支部书记潘佳玮是90后,日常工作就是收集店家的需求,然后与职能部门对接。她发现,这里的营商需求很不一样,比如通常开店,大家关心证照如何办理,但00后会问,“你能为我引流吗?我可以在这里办活动吗?”
支持各式各样的活动,调动一切资源推广引流,成了大学路强劲的内生动力。
刚刚过去的周末,大学路被三丽鸥“包场”,走在路上,可爱萌趣的粉色元素扑面而来,吸引了大批粉丝从四面八方涌入“痛街”打卡。
办这样一场活动难吗?过去很难!街道营商办副主任杨海威深知,举办活动对聚人气、促消费的带动作用,但客观来看,在公共空间办场活动,堪称天花板级难度,不仅要对接不同部门,有时还可能会在一个流程上反复折腾,比如开一个美食节,是先向城管申请活动区域,还是先找市场监管报备食品安全?
为此,五角场街道设立了活动申报专窗平台,企业只要向这一个口子提交活动申报材料,线上预审通过后,由营商办牵头街道各相关科室,甚至是区级部门召开一次联审会,各条线围绕职能分工,分别做好服务指导。由此,办活动变得不难,递交一次材料,召开一次联审会,就能完成所有报备事宜。
自限时步行街推行两年多来,仅“马路生活节”“春日派对”这样的重磅主题活动就举行了80多场,其他各类更是数不胜数,总之“周周有亮点、月月有爆点”。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有的路可以“永远年轻”——这句话放在大学路上,再合适不过。
当年轻人扎堆、年轻的店扎堆,营商服务会有代沟吗?街区党支部书记潘佳玮坦然而自信,“代沟一定有,新生事物发展速度太快,经常有些行话,我得记录下来回去再问AI。像冰淇淋店开业时,店家就提出需要KOC引流,KOC是什么?原来是指关键意见消费者、头部主播,那就找呗。”
当90后管理者遇到00后创业者,听不懂不要紧,关键在听得进。贴近年轻人的营商密码,从来不是“给的多”,而是“更懂我要”。
营商“启示录”
大学路上的这些服务,听上去像是找到了流量密码,但比流量本身更重要的,还有一部有关“青春经济”的营商“启示录”。
这里,年轻人是消费者,也是经营者。当一群乐于接受新事物、为情绪价值买单的年轻消费者,遇到了一群敏锐洞察新业态、敢想敢干不怕输的青年创业者,他们在大学路上开启了一场“青春经济”的双向奔赴。
当然,青春经济也伴有新生事物特有的奋斗与迷茫。有的店铺曾因新颖、好玩的商业模式迅速走红网络,短期热度消退后,却难以保持长期经营。
大学路上的“谜芸馆”,是国内唯一一家侦探推理小说专门店,曾“一炮而红”,也一度“计划闭店”,有着所有“青春小店”特有的理想与烦恼。
“开书店是情怀,但情怀不能当饭吃。”深知实体书店艰难,谜芸馆的开店成本常要靠店主时晨的写作收入贴补。一年多前,他也曾发布闭店通知,五角场街道与瑞安集团闻讯而来,提出了租金减免、合作推广、助力宣传等一系列计划。如何运营网店,如何留住顾客,如何举办活动,书店与街区更像是“盟友”。
如今,谜芸馆不断寻找突破:发布“年度推理小说榜单”,开发帆布袋、徽章等主题文创;举办沙龙、讲座、新书发布会等丰富活动。一切努力,旨在让推理小说进一步走入大众视野,更让“谜芸馆”能成长为时晨理想中的“百年书店”。
作为上海“青春浓度”最高的中心城区,每一家小店的营商故事,都生动诠释着杨浦独有的营商服务——读懂年轻人、支撑年轻人、成就年轻人。
从政策角度来说,青春经济要的不是“给优惠”,而是“造舞台”——把政策拆成可拼搭的乐高模块,让创业者像打游戏一样,随刷随用、不断升级,这是如“细水长流的陪伴”。
当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更新到8.0版,一切以企业感受度为标尺,优化和改进的空间也在从政府部门“我做了什么”,升级到“企业因此做成了什么”。
这样的优化理念,也值得在更多领域有更多实践。
青春经济、水上经济、游客经济、夜间经济......客群越明晰、赛道越清晰、与之相配套的营商服务也能越精细——这是新的课题,也不断在寻找更优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