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商业纠纷协同治理中心,青浦区致力打通法治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
近日,青浦区法院会同区内三大国家战略重要承载镇——徐泾镇,举行了商业纠纷协同治理中心揭牌仪式暨“庭所联动”工作机制启动会,以进一步推动区域商业纠纷协同治理,打通法治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
制发司法建议
直击惠企安商新需求
“楼宇管理存在多元风险,涉诉主体众多,易产生群体性纠纷,需加强对经营主体的多方面服务。企业退出机制还需完善,出现无法经营、被吊销营业执照等情形但未能解散、清算和办理注销的情况还很普遍,一旦涉诉,相关权益难以保护,要完善经营主体的全链条监管。前端预防化解机制还不完备,纠纷化解具有被动性,效果不明显,要共推立体化协同治理机制。”
启动仪式上,青浦区人民法院向徐泾镇人民政府发送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
徐泾镇作为“进博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交汇的“核中核”,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升级迭代伴随商业纠纷数量增长。青浦区人民法院主动跨前服务,通过系统梳理徐泾辖区内商业纠纷案件特点、研究分析案件中发现的监督管理风险问题,提出完善前端管理、共推协同治理机制的司法建议。一份直面问题、贡献良策的司法建议,为区域商业纠纷协同治理注入全新动力。
着眼全周期风险防范
构建协同治理机制
为进一步拓展司法建议成效,更加便捷、高效地化解商业纠纷,深化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司法对前端社会管理的引导、支持功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青浦区人民法院在徐泾镇揭牌成立“商业纠纷协同治理中心”。
商业纠纷协同治理中心以“庭所联动机制”为底座,联动法院、司法、公安和街镇,资源集聚,多元共治。强化数助治理,优化诉调对接,着重关注高发纠纷、特殊主体、重点行业、新兴领域矛盾,形成动态治理机制。建立定期联席会商机制、定期发布协同治理专刊,构建以案增能机制,发挥司法审判规范、指引、评价作用。深化人民调解培训机制,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的治理水平。商业纠纷协同治理中心着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法治服务,打通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
汇聚多元共治
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
会上,区法院与徐泾镇政府签署了《“庭所联动”合作协议》,启动“庭所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成立徐泾镇“一庭三所”联动工作室,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巡回审判点,建立西郊经济开发区法治观察点和优化营商环境体验员制度等方式,将“三所联动”进一步向商事领域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法治是营商环境“最硬内核”,青浦区法院将全面贯彻“抓前端、治未病”思想,坚持“实质性解纷”理念,提高内部质效、加强外部联动,推动纠纷前端协同治理获得实效,为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