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地创新赋能,助企“智造出海”提速增效

  在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嘉定区始终秉持“店小二”服务理念,聚焦企业全球化发展需求,依托上海嘉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的创新实践,通过打造新能源出海战略平台、布局海外园区合作网络、构建全产业链服务生态,形成具有可复制性的“系统化出海解决方案”,为本土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强力支撑,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平台筑基

  “新能源出海谷”打造赋能中枢

  近日,位于嘉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核心区域的“新能源出海谷”投入运营,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球化布局,为入驻企业提供从技术认证到海外市场开拓的全流程赋能。

  “新能源出海谷”采用“4+1”功能布局,通过贸易服务、投资促进、商务对接、招商孵化四大核心功能,叠加数字化平台支持,实现产业链、政策、市场三大协同效应。产业链协同方面,通过上下游企业毗邻布局,大幅缩短配套半径;政策协同方面,整合外贸鼓励政策、综保区政策等优势资源;市场协同方面,组织企业联合参加海外展会,共享海外渠道资源。未来将成为连接嘉定与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桥梁,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标杆案例:

  宁波绿满神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入驻企业,已与“出海谷”就海外售后服务网络建设、联合市场推广和技术创新等领域达成多项具体合作计划。CEO张明宇表示:“基地不仅拥有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丰富资源和政策支持体系,其构建的全球化出海平台更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市场拓展保障。”

  利比亚Hanzo Motors:该企业是利比亚首家本土汽车制造企业,创新采用由企业主导的“研发+市场”模式,计划今年下半年在嘉定设立亚太区总部及研发中心,充分整合长三角地区完善的供应链资源,针对非洲市场特点开发定制化车型解决方案,首期投入约1亿元人民币用于利比亚市场专属车型的研发工作。

  网络赋能

  全球园区联动破解难题

  上海嘉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深谙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海外产业园合作网络,创新推出“园区对园区”合作模式,打造“全流程、本地化、精准化”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从前期市场调研、政策法律咨询、境外落地配套到长期运营支持的一站式“出海”解决方案。

  目前,基地已与全球10余家重点海外产业园区建立战略合作,形成以中东、东欧、东南亚为核心的“三大片区”联动布局,有效覆盖“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市场,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海外落地方案。

  落地实践:

  中白工业园项目:基地与东欧中白工业园建立“双园联动”合作机制,重点聚焦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物流仓储等领域,为投资项目提供包括土地租赁优惠、税收减免等在内的政策支持包,特别适合新能源汽车组装厂等重资产投资项目。同时,双方正在探索将中国成熟的汽车产业园运营经验通过“园中园”模式复制到白俄罗斯市场。以宁波绿满神州为例,企业通过基地搭建的绿色通道,正在与东欧中白工业园等海外园区进行技术转移和产业合作等洽谈。

  创新模式

  三位一体支撑体系重塑出海生态

  基地打造的 “双轮驱动”的出海生态正在改写传统外贸模式。一方面对接海外市场需求,搭建跨境合作桥梁,助力企业突破地域壁垒;另一方面整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资源,构建 “政策+服务+平台” 三位一体的出海支撑体系。

  在资源整合方面,基地集聚整车、零部件、物流、金融等全产业链企业,形成“抱团出海”的协同效应;在项目落地方面,推动海外投资、技术合作、产品贸易等多形态项目的洽谈与落地;在服务赋能方面,提供政策解读、市场调研、认证协助、跨境物流等一站式服务;在生态构建方面,联合政府、园区、行业协会等打造国际化合作网络。

  生态成效:

  培育标杆企业:作为集国际贸易、产业投资、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平台,基地已培育出蔚来汽车、立讯电气、地平线等多个国际化标杆企业。

  打开企业市场:环电嘉(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依托完善的产业资源和专业的出海服务体系,在短短一年内就成功打开了香港、马来西亚、泰国等国际市场,订单已达数百万元规模。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与基地内三轮车制造企业的协同创新,环电嘉开创了“车电一体”的全新商业模式,拓展了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该公司首席运营官石雯珑表示:“通过基地的全球商贸网络,我们获得了宝贵的海外客户资源。同时,与基地内企业的协同创新,让我们的产品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海外市场机会。”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嘉定的汽车产业正以上海嘉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为支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撬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据悉,2025年,基地将重点推进区域市场深耕与产业生态完善两大战略方向,全方位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