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企业发展,嘉定特色司法模式“特”在哪?
近年来,嘉定区人民法院不断践行“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通过一系列举措探索独具嘉定特色的司法模式,护航民营经济稳步发展,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法官们的连载专栏
吸引企业家“追更”
这两天,嘉定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嘉定法院”)商事庭法官诸海云正忙着撰写新一期的“嘉商拾话”,此次主题围绕“小股东如何对抗大股东的决议压制”展开。
“在之前审理公司决议纠纷的时候,我感觉到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对此类案件的程序与实体问题缺乏认识。”出于这样的原因,诸海云想通过本期话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营商建议。
“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效还是无效?”“公司谢幕,如何体面离场?”“嘉商拾话”这档法治营商微信专栏由嘉定法院和区工商联共同开设,从今年2月起,每月10日发布新内容,每期围绕民营企业经营者感兴趣的法律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漫画释法、法官心语等形式,从专业角度解读企业经营适法难点,并提出可行性指引建议。由于案例有代表性且通俗易懂,“嘉商拾话”受到不少民营企业家的“追更”。
微信公众号联合专栏,是嘉定法院与工商联共建沟通联络机制的成效之一。此外,双方还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商、召开联席会议,互相通报各自最新工作进度及重点内容,及时了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司法需求、企业诉求,共同探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新途径,打通法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宝库里挖掘宝藏的人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法治环境是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问题其实涵盖营商环境的方方面面,我们受理的案件非常多,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就像是一个宝藏库。”嘉定区人民法院商事庭副庭长张晓霞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基本都能在法院找到相关案例。于是,将好的案例和经验总结出来、集结成册,让民营企业家们从中汲取前人经验,成为商事庭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心之一。
编写《企业法治营商提示指引手册》,收集梳理典型商事案例,针对民营企业经营常见法律风险展开提示指引;开展“我为营商环境添砝码”系列宣传活动,围绕破产重整、知识产权审判等展开系列宣传……在一篇篇文章、一本本手册中,嘉定法院人立足本职工作、发挥专业能力,为民营企业们提供专业的指引。“看到这些内容出版成册,我们觉得很有成就感,希望发挥法院在区域营商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张庭长表示。
除了印制法治营商相关手册,嘉定法院还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云端思想嘉”宣讲活动,重点围绕涉疫情商事合同、劳动纠纷处理等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云普法”,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聚焦汽车行业
发挥嘉定法院特色
汽车产业是嘉定的特色产业,嘉定法院在法治化营商建设工作中也始终关注这一领域,着力发展特色司法品牌。
“最首要的就是充分发挥法院的司法审判职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张庭长介绍,目前,嘉定法院共发布“网络大V侵害蔚来汽车公司名誉权案”等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20个,其中“切断共享汽车定位控制系统逃避租金案”等2案入选上海法院民营企业保护典型案例。
此外,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下汽车企业经营面临的共性难题,安亭法庭还专门设立“汽车城法律服务点”,为汽车企业开展零距离司法服务,并通过常态化工作联络机制,不断提升辖区内汽车企业营商环境法治化保障水平。
接下来,嘉定法院将发布涉汽车产业司法审判白皮书,为企业市场主体行为规避经营风险、提供指引和借鉴,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结合嘉定汽车城的特色,嘉定法院也将在白皮书中我们会收录一些更接地气、符合区情的案例,并结合我们在审判过程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从司法角度助力汽车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