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担当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筑造者与守护者

  多年来,静安区司法局积极响应企业核心需求,将法律服务与商业环境紧密结合,通过司法力量的精准施策,营造更加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安心投资、放心经营、舒心发展。

  基层触角再延伸,搭建企业发展 “暖心桥”

  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楼宇、进商圈、进园区,将基层法治观察的触角延伸再延伸,拓展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

  科学设“点”,完善观察网络。构建覆盖全区的基层法治观察“神经网络”,目前已在全区设立25个基层法治观察点,实现街镇全覆盖,并延伸到营商环境、行政执法、普法守法等领域。比如,大宁路街道德必易园园区观察点发挥资源优势,将基层法治观察点、立法信息采集点、人大代表联络站“三重身份”平台和资源相融合,打造“大宁法治直通车”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探索实践基地;石门二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观察点跨前服务企业,设立南京西路街区楼宇工作室,将基层法治观察推广辐射到南京西路街区11幢商务楼宇。

  法治楼宇,精准服务。设立“涉企法律服务专窗”,制定《静安区涉企法律服务清单》,有明确的涉企服务项目清单、对外服务窗口、服务指引,为辖区内中小企业设立、经营提供法律帮助,防范化解各类法律风险。加强区域协同治理,联合楼宇企业、法律服务单位等,设立4家特色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打通南京西路-苏河湾法律服务集聚带,成立中信泰富公共法律服务团,共同研究新问题,助力中小企业获得法律服务的力量支援。提供配套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开展“绎法扬帆”法律分享论坛,结合公共法律服务体验官机制,搭建营商交流平台,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向更高层次发展。

  法治观察,扩容集智。邀请政协委员、企业代表、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基层法治观察员,全区基层法治观察员队伍100余人。围绕公平竞争审查、民营经济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热点话题,组织开展基层法治观察行、观察会等活动,精准捕捉企业心声。搭建观察员参与区域法治建设平台,引导法治观察员提出优质建议,分级推进、分类办理,积极推动观察建议成果转化,实现观察建议的“落地有声”。静安寺街道市场监管所观察点提出建立街区消费纠纷化解机制的建议被区职能部门、街道采纳,设立消费维权“巨富长”街区调解室,助力“后街经济”良好发展,相关工作经验已经运用到三区四街道,案例被劳动观察、市司法局、上海静安等媒体报道,该建议获评2023年度市级优秀基层法治观察建议鼓励奖。

  法律资源更聚集,打造营商服务“新高地”

  着力打造“南京西路-苏河湾国际法律服务集聚带”,展现法律服务行业“在静安、为上海、链全球”的金字招牌。

  政策引领,科技赋能。制定《静安区关于促进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从规模化发展、品牌化建设、履行社会责任和涉外法律服务等维度给予全方位支持。举办法律科技周活动,鼓励律所参加法律科技产品大赛,推动法律与科技的深度融合。2024年5月,启动“AI浪潮下的法智探索——静安律师法律科技周”系列活动,促成多项合作协议的签署。

  搭建平台,“跨圈”交流。从“秋水邀明月,苏河话静安”中外律师联谊活动到“静安合伙人 法律职业精英圆桌会”,再到“法律护航 赋能发展,服务对外开放”交流研讨会,以及“一带一路”高端经贸法律人才实践基地项目等涉外品牌项目,全方位培育高端涉外法律人才。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律师行业发展新格局,成立“苏河·菁律汇”律师行业党建联盟,以党建促合作,搭建业务学习交流平台。积极引导律所入驻苏河湾地区商业体,激发国际法律服务集聚带的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为引育法律资源创造更优质的法治软环境。

  矛盾化解更多元,织密和谐营商“防护网”

  法治服务中心,推动矛盾化解“一门通办”。作为全市首个区级层面“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平台,静安区法治服务中心聚合政法、行政、第三方力量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法律援助等多功能于一身,参与调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矛盾纠纷,妥善调处行政争议,对特定领域事项提供律师援助、法律咨询等综合性法律服务保障,真正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确保人民群众纠纷解决“只进一扇门,服务不缺位”。

  三所联动,构筑矛盾化解“前沿阵地”。成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的“三所联动”机制,推进派出所、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紧密合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

  实体运作中,派出所在接到110警情、12345热线、现场及网络舆情等信息后,迅速进行分析研判,一旦发现矛盾纠纷隐患,立即引入“三所联动”机制。司法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的专业优势,派驻在纠纷调解室中,及时启动调解程序。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确保调解过程公正、合法。截至目前,依托“三所联动”机制,已成功化解3600余起突出矛盾,形成百余份书面调解协议书,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未来,静安区司法局将继续秉承创新、开放、包容的精神,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好法治服务“组合拳”,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靶心,强化法治保障、细化法律服务、畅通维权渠道、创新解纷机制,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