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在全市率先推出“无感监管”楼宇(园区)机制,逐步构建行政检查“无事不扰”、服务企业“精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黄浦区作为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63亿元,居全市首位、全国前列。楼宇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刷新城市高度的同时也增添了经济厚度。黄浦区有重点楼宇130余幢,全区大量企业集中在楼宇里,区域企业“密度高、流动性大”的特征尤为显著,基层监管面临覆盖范围广、动态掌握难等现实挑战。

  为破解“高密度、强流动、难覆盖”的监管难题,今年2月,黄浦区在全市率先推出“无感监管”楼宇(园区)机制,将BFC外滩金融中心、来福士广场、上海金光外滩中心、恒基名人商业大厦、德必外滩WE、领展企业广场、上海广场等7家重点楼宇纳入首批试点。截至6月,7幢楼宇平台录入企业超760户,基本实现了对楼宇内入驻企业的动态掌握和实时更新,逐步构建行政检查“无事不扰”、服务企业“精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治理体系

  从“政府主导”向“政企协作”转变

  共建共治的监管生态圈正在形成。在传统模式下,基层监管对楼宇企业的掌握主要依赖“扫楼式”上门检查,既增加了企业打扰,也耗费了大量行政资源。运营管理方作为楼宇内企业经营状态的“第一知情人”,及时通过“企易注”更新入驻企业信息、反馈经营异常动态、配合风险排查,成为连接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前哨”和“桥梁”。监管干部依托这些信息,通过信用风险模型、投诉举报、历史处罚等各类数据,在企业“无感”的情况下,实现监管的有效覆盖。

  服务理念

  从“被动受理”向“主动服务”转变

  政务服务提质提速。“监管不是少了,而是更精准了;服务不仅多了,而且更及时了。”这是多家楼宇管理方和企业对“无感监管”最直接的感受。黄浦区在试点过程中推动属地监管所与运营方建立联动响应机制,围绕“注册指导、年报咨询、广告审查、信用修复、政策送达”等多类场景实现主动服务。例如,东芝(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通过“企易注”无须现场提交纸质材料,仅用几分钟便完成了执照注册。这种“企业在前端发出需求、楼宇中端归口反馈、监管后端精准响应”的流程闭环,正逐步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数字工具

  从“单一采集”向“多元分析”转变

  夯实监管服务的数字底座。“企易注”是黄浦区自主开发的企业登记场地数字化工具,最初旨在破解企业注册登记中“场地材料准备难”的痛点。截至6月,已有153栋楼宇、172家运营主体在平台完成备案,5158户企业享受“零提交”便利。随着平台数据积累“无感监管”试点,“企易注”不再是单一办照工具,而是逐渐演化为多部门共享的监管底座、数据中枢和分析平台。监管人员可基于平台数据进行信用画像、风险预警、产业分布分析,做到“风险早识别、问题早干预、需求早解决”。

  下一步,黄浦区将根据试点运行情况进一步优化合作规约、健全信息边界和数据使用规范,在条件成熟的楼宇园区逐步推广“无感监管”机制,让更多企业在看不见“监管”的情况下,享受看得见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