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措并举构筑直播合规“防护网”,长宁区创新直播智慧监管新模式助企行稳致远
直播电商作为蓬勃发展的新业态,为市场主体打开了广阔空间。然而,直播用语不规范、宣传内容风险高、企业声誉易受损等问题,不仅增加了经营不确定性,也推高了合规成本,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和市场主体活力的瓶颈。为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长宁区依托全国首批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的优势,创新推出“制度共建+数字赋能+服务前移”三位一体直播带货全流程智慧监管模式,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发展韧性,为直播新业态注入“稳定剂”和“强心针”。
针对直播电商领域规则模糊、风险预警滞后、企业合规成本高等难题,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企业需求,打造监管与服务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制度共建,明晰合规“路标”
一是精准指导定规范。指导拼多多平台制定《商家直播管理规范》,明确禁售名录、违规处理措施及青少年保护模式,为企业规避法律与声誉风险设置“安全阀”;二是标准引领降成本。联合美腕、百秋等6家区域重点企业,共同制定全市首个《电商主播直播用语规范》团体标准。该标准规范直播全流程(开场、宣传、互动、结束)用语,显著减少因用语模糊或不当引发的沟通成本与违规风险,让合规运营“有章可循”。
数字赋能,架设风险“雷达”
一是市区联动强支撑。建立全市首个区级直播监测分中心,无缝对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监测评价中心。在市市场局指导下,对重点平台及高峰时段实施精准监测,实现违规风险提前规避;二是AI监测实时预警。运用AI、大模型技术,对抖音、快手、淘宝、小红书等平台上的百余个重点直播间的视频、语音等多模态内容进行扫描。一旦发现违法线索,系统自动触发“交办-响应-处置-反馈”闭环流程,助力企业将违规内容与重大舆情扼杀于萌芽。“以前靠人工盯,风险发现总慢半拍。现在有了智慧监测,就像装上了‘风险雷达’,心里踏实多了。”区内某头部MCN机构负责人表示。
服务前移,配备贴身“顾问”
一是监测点授牌促自控。在百秋等5家直播企业及园区设立并授牌“直播监测点”,赋予企业实时监测、风险预警、合规提示能力,推动合规管理从“被动监管”向“主动防控”转变,大幅提升企业自身合规效率;二是深度赋能建体系。通过上门服务等方式,指导企业搭建电商直播领域首个实时消音内容安全监测平台,深度融入智慧监管系统。企业得以无缝对接监管标准与工具,系统性规避运营风险。
长宁区直播监管新模式的创新实践,成效切实惠及市场主体:合规成本有效降低,清晰规则指引与智能监测工具,显著减少企业在培训、排查、公关等方面的投入;运营风险可知可控,“数字雷达”实时预警,“监测点”赋能自控,让风险可预警、可干预、可闭环;企业安全感与预期稳定性显著增强。发展活力有效释放,企业得以更专注于市场拓展与创新,提升运营效率。
直播带货全流程智慧监管模式,是践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的生动体现。通过制度共建明晰规则、数字赋能精准预警、贴身服务提升能力,有效将监管要求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合规助力。下一步,长宁区将持续深化应用、拓展覆盖、优化技术,为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贡献更多“长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