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推出“三无三有”新工作理念

  今年以来,长宁区市场监管局积极落实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7.0版方案部署,在综合监管领域,创新推出“三无三有”新工作理念,不断优化提升“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服务和监管效能,市场主体感受度和营商环境吸引力取得全方位新突破。

  “无事不扰,有的放矢”

  ——“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现在这种检查模式真的很高效!”长宁区一餐饮企业负责人称赞道,以往各类监管部门分头上门进行现场检查,企业不得不调整人员和时间来应对。自从启用了多部门联合检查后,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迎检负担。这种变化不仅为企业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更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的经营和发展中。

  区市场监管局依托区联席会议平台,聚焦企业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重点行业领域,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通过“制订一份改革方案、梳理一张职责清单、完善一套工作机制、形成一套标准规范、搭建一套监管场景”的具体措施,实现“一次上门,全面体检,综合会诊,精细监管”,切实减少检查频次,减轻企业负担。

  开展联合检查以来,长宁区跨部门综合监管呈现“三增一降”积极向好态势。自2020年起,参与部门数量从15个增加到27个,联合抽查领域从11个增加到55个,各部门抽查事项从83个增加到244个,同时市场主体抽查频次大幅下降,从2697户次降低为1058户次,降幅达60.77%。这不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市场监管部门优化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的具体体现。

  “无处不在,有事必到”

  ——“365天×24小时全天候监管”

  在长宁区内某重点商业综合体里,维保单位拿到了市场监管人员现场开具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指令书内容显示:未按照规定定期开展维保,存在安全隐患,责令立即整改。

  区市场监管局运用“智慧电梯”手机小程序,精准开展日常电梯安全巡查,有效监测辖区内电梯的运行状态、乘梯行为和电梯运行环境等实时数据。一旦发现系统提示维护保养或应急响应存在违规时,监管人员将迅速前往现场核实,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这一智慧监管手段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监管效率,更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除此之外,区市场监管局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明厨亮灶” 、“药品移动监管APP”和“综合监管掌上通”等智能监管系统,提供365天×24小时全天候的监管支持,初步实现了监管工作“无纸化”、监管程序“自动化”、监管终端“移动化”、监管信息“数字化”。通过数字化监管手段,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守牢“三品一特”安全底线,开启智慧监管新图景,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无微不至,有求必应”

  ——“服务官+服务站”

  区市场监管局一直关心关注企业“成长中的烦恼”,对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需求及时回应,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建立“监管+服务”的模式,让企业减少“温差”体感。

  今年,区市场监管局迈出创新一步,率先推出“市场监管服务官”制度,打通各类惠企纾企政策的“最后1米”,确保企业应享尽享。为企业配套“1+1专人服务”,1人来自注册许可科,1人来自属地市场监管所。企业在市场监管领域内遇到的任何问题,只要找到这两位服务官,就能得到全链条、全要素、全流程的专人服务,真正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与此同时,秉承事中事后监管向源头治理延伸的理念,区市场监管局还在东虹桥片区设立市场监管“合规指导服务站”,从源头帮助企业划清“合规基准线”,精准对接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难题,通过定期举办合规指导培训、指导企业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帮助排查日常经营潜在风险点等方式,提前筑起“风险隔离带”和“合规防火墙”,全方位构建集统一化服务平台、个性化需求识别、定制化合规指导等要素于一体的合规服务体系,全力助推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该服务站正在全区覆盖推广,力争年内实现全覆盖。

  下一步,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丰富“三无三有”工作理念在“非现场”“触发式”“穿透式”等监管新模式下的场景运用,探索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事项“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为市场主体减负松绑,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力市场主体轻装快跑,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