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到家门口,打通营商服务“最后一公里” ( 2021.10.29 )
目前,杨浦“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不出园就有产业链”的产业生态日益优化,以哔哩哔哩(B站)、美团、小红书总部或地区总部还有优刻得、达达集团、声网科技等为代表的500多家在线新经济企业集聚杨浦。如何以金牌“店小二”式服务,把惠民便企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助力企业在杨浦成长壮大,杨浦区一直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思考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杨浦区制定并发布《杨浦区街道深化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街道属地化服务优势,形成全方位服务企业的合力。
区内12个街道营商办和投促分中心联手相关部门开拓多类首创保姆式服务,送政策上门,把政务服务点开设到“家门口”,在商圈、楼宇、园区拓展服务渠道,着力提升服务质效,通过“三个首个”服务中心和站点,打通杨浦营商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设置全市首个24小时“一网通办”服务网点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时间虽然已实现365天为民服务,但仍不能满足所有居民的需求。今年1月,杨浦区在宝地广场设置了全市首家24小时“一网通办”服务网点,覆盖180多项社区事务中的66项。“自助终端机”,除了可以快捷办理相关社区事务,还支持没带身份证的情况下随申码扫码办事。“远程视频服务显示屏”,在机器故障或者居民操作有难度时,可实现在线指导居民,轻松自助办理业务。“自助取件柜”灵活送件,办理的退休证、社保卡、居住证等证件,居民可在就近“一网通办”网点领取。13台“一网通办”24小时服务网点现已在杨浦“遍地开花”,至今已受理自助办件62000余件。
二、开办区内首个行政服务中心街道分中心
从“设计一条街”到“知识经济圈”,环同济从小企业小生态到国内现代设计企业最多的集聚区,3000多家设计企业、3万余从业人员还有莘莘同济学子依旧充满活力,澎湃创新创业激情。今年7月中旬,杨浦区行政服务中心环同济分中心、四平路街道环同济营商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中心位于铁岭路38号同叶大厦一层,总面积约190平方米,也是全市首个行政服务代办帮办点。
一是三块功能分区相辅相成。舒适的企业服务区配备了自助办事设备和服务指导专员,可为辖区内企业提供自主办事、政策咨询、税务指导、法律援助、人才支撑等一系列专业服务;独立的会议洽谈室可举办惠企政策宣讲、法律咨询、企业交流座谈等活动;宽敞的展示厅配置了大型LED屏幕,展示区内惠企政策和环同济优秀企业风采。
二是提供专业免费代办帮办。配置的企业服务专员经专门培训后上岗,为环同济企业指引办事方向,提供企业开办指导、行政事务代办等服务,提高政务服务便捷度,让企业全身心投入经营。
三是提供创业地图“链家”式服务。初创企业点开“杨浦区创业地图”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类型、价格、面积、产业等选项,地图可智能匹配杨浦全区符合条件的办公地点。
中心深化企业服务,打造社区内比邻企业的优商服务工作站,让企业和市民体会到实实在在的便利。成立至今一个月,已帮助5家企业新办注册成功,协助2家企业办理企业信息变更,组织了各类商务会谈十余场,其中包括商会、企业、以及银行等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洽谈,全方位的做好联络和接待工作,为合作各方提供交流展示平台。
三、启用区首个园区营商服务驿站
整合政务服务、社区健康服务、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咨询等涉企服务的园区营商服务驿站于今年2月在杨浦新江湾城街道的湾谷科技园挂牌成立。“一站式”服务企业持续优化,不断提升针对企业的“家门口”营商服务功能,形成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与上海华鑫证券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协议,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金融、人才、法律等“一站式”专业政策咨询,探索借助券商企业的平台,服务辖区内中小企业融资及上市需求。“健康小屋”呵护园区企业员工健康,街道还与社区卫生中心签订“健康小屋”合作书,整合湾谷驿站中“午间益小时”、心理咨询等现有资源,将公共健康服务资源送进园区,打造白领身边的健康驿站,深入服务企业员工。“双楼长制”持续发力,去年街道在区内创新推出湾谷科技园“双楼长制”,发挥街道、园区物业管理方双方的力量,完成政府服务和楼宇园区企业需求的双向对接,培育了新江湾城智慧健康产业圆桌交流会、形成园区与高校产研对接等成果。
首家24小时“一网通办”服务网点、首个行政服务中心街道分中心、首个园区营商服务驿站打通营商服务“最后一公里”等等举措让杨浦“店小二”靠前服务不断优化,织密了守护营商环境的信息网、服务网,把响应时间缩得更短、把问题症结找得更准、把解决速度提得更快。“家门口”营商服务不断深化,区内12个街道营商办和投促分中心联手相关部门已成为呵护企业成长的贴心人、守护人、合伙人,用真心招商、留商、安商、稳商,持续营造有温度、高质量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