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 2021年03月02日 )

抢抓数字化发展先机,把数字牵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促进数字技术赋能提升五个中心建设,围绕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等重要领域率先突破,加快培育应用生态体系,推进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服务再造,持续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8.1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不断提高实体经济数字化水平,激活数据新要素,培育产业新动能,引领数字新消费,打造数字可信安全环境,推动数字经济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提升。

8.1.1助力新生代互联网龙头企业引领在线新经济发展。推动线上服务、线下体验深度融合,以流量平台激活实体商业,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向全渠道运营商、供应链服务商、新零售企业转型。支持电子竞技、网络视听、互联网内容社区等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鼓励构建原创性数字内容产业生态。着力营造开放包容、竞争充分、业态多样的在线新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支持一批拥有核心技术、优质内容、用户流量、商业模式的创新型头部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形成上海新生代互联网企业重点区域集群。

8.1.2全面提升核心数字产业能级加速推进下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突破,推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软件等自主创新,做好软件基础技术、通用技术、前沿技术等研究,不断提升国产软件稳定度和成熟度,鼓励加大应用。推动软件产业向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转型。积极布局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

8.1.3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工为核心的智能化改造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协同研发、个性化定制设计、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新应用。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工业互联网向知识化、质量型和数字孪生升级,实现高质量工业数据集泽(Z)级突破,工业知识图谱重点领域基本覆盖。构建工业互联网标杆载体,鼓励龙头企业建设行业级和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平台企业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丰富各类产业集群、园区载体、特色小镇的数字化服务功能,引导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共享产能、技术、数据、人才、市场等资源。大力培育数字开源社区,发展数字创新实践基地。

8.2 营造智慧便利的数字生活

适应社会生活数字化转型新需求,聚焦医疗、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领域,全方位打造数字生活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普惠。

8.2.1优化提升健康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推进互联网+”医疗便民惠民服务,打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联网,开展面向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管理等智能化服务。探索在社区引入医疗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平台、全科医生辅助诊疗平台和远程会诊网络系统。推动互联网医院品牌化、特色化发展,鼓励医院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服务形式和内容,完善以患者为中心、全流程闭环的智能化医疗服务模式,改善就医体验。加快健康大数据、医疗人工智能应用,依托健康云平台,实现健康数据汇聚和融合,完善居民健康账户,实现智慧健康驿站街镇全覆盖。

8.2.2深化和推进数字赋能教育。推进数字学校建设,优化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以数据驱动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和开放共享,推动教育实现更高层次均衡发展。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学习平台。以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学习主题数据库和学科知识图谱构建,推进数据赋能的精准教学、因材施教。以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实景式、沉浸式教学,加快智慧教学课堂改造,促进复杂教学内容的可视化,激发学习兴趣和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全民开放式数字终身教育

8.2.3增强科技支撑智慧养老能力。布设互联感知的智慧养老设施,开发与传感器、智能设备、医疗设备对接的云边协同的智联网养老系统。制订完善智慧养老相关产品和服务标准,开展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多种应用场景试点,支持发展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鼓励企业开发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智慧养老应用示范基地、示范社区和示范品牌。

8.2.4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推进文化设施数字化更新,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更新计划,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水平,提高数字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品质,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应用场景。加快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建立数据标准,实现文化大数据产业在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培育在线旅游新动能,完善智能化设备部署,运用数字技术发展全景旅游、智能导游等虚拟现实交互旅游场景,升维旅游体验,提升市民游客参与旅游的便捷度。

8.3 加快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

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为牵引,率先打造数据驱动、科学决策的数治新范式,提升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城市治理能力。

8.3.1构建一网通办全方位服务体系以服务对象为本位,持续推动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稳步提升政务服务在线办理率、全程网办率和一次办成率,更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以场景应用为驱动的服务供给,全面拓展一网通办服务领域,实现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全部接入。提升一网通办能级,实现24小时实时在线服务。做优做强随申办应用,拓展随申码应用场景,逐步取代实体卡等传统管理服务手段,努力打造不带证城市。推进线上线下标准一致、渠道互补,完善线下服务方式,充分保障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人群办事需求,逐步消除数字鸿沟。深入实施两个集中综合窗口改革,推进线下超级智能政务服务窗口建设,切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8.3.2全面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着眼高效处置一件事,坚持应用为要、管用为王,以城运平台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为抓手,聚焦”“”“,提升城市大脑感知、认知和行动三大能力,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按照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架构,市、区、街镇加快构建并完善城运中心和信息平台,加强云、数、网、端、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预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等功能的综合平台体系。强化市级平台总体设计和集成保障功能,推动系统整合和数据汇集治理,实现城市治理要素、对象、过程全息全景呈现,为前瞻决策和应急指挥提供支撑。强化区级平台联通上下、协调左右的枢纽功能,整合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和执法力量,加大个性化应用开发推广力度。强化街镇平台全天候综合响应实战能力,加快实现城运网格、警务网格、综治网格的多格合一,完善联动指挥、联勤巡防、联合执法机制,推动数字化管理手段向社区、居村延伸。纵向贯通市、区、街镇三级城运平台,形成信息共享、相互推送、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指挥处置机制,实现城市治理各类事项集成、协同和闭环管理。构建操作便捷、功能强大的智能化应用体系,形成一门户、多系统的应用场景开发格局。围绕安全生产、消防、民防等领域,前移风险管理端口,强化全环节排查风险、全周期安全监管和智能化综合指挥功能。加强城市生态环保数据的实时获取、分析和研判,提升生态资源数字化管控能力。健全智慧气象保障体系,提高监测、预报精准性。升级拓展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等管理事项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8.3.3深化多源数据汇聚共享。加大公共数据统一管理和应用力度,推动构建主体多元、权责清晰、标准完善的公共数据治理体系。制定完善重点领域公共数据专项标准,健全公共数据分层采集体系,依托大数据资源平台实现公共数据的实时归集和同步更新。持续推进自然人、法人、空间地理三大综合库以及各行业领域主题库建设,全面提高数据质量。拓展公共数据开放清单,深化普惠金融、交通出行、卫生健康等领域数据分级分类向企业等市场主体开放,进一步加强公共数据安全管控。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探索数据资源统一登记确权体系。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交易从敏感、低附加值的数据买卖模式向脱敏、高附加值的知识赋能模式转变,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行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和开发应用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加强数据资源在采集、存储、应用等环节的安全评估,建立面向企业的数据安全备案机制,加快形成数据市场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个人和企业信息隐私保护。

8.4 积极打造新型基础设施标杆

聚焦泛在、移动、高速、智敏特征,全面推进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相适应的新型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和超前布局,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推动新型基础设施赋能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8.4.1建设以5G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推进5G独立组网建设,实现5G网络市域全覆盖,以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应用为重点推动5G网络深度覆盖和行业专网建设。大幅提升双千兆宽带网络承载能力,向企业和市民提供随时可取的高速率、低时延网络服务,到2025年全市5G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到500Mbps,固定宽带平均下载速率达到120Mbps。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通信网络体系。构建全球信息通信枢纽,增加海缆登陆点和海缆登陆数量,扩容亚太互联网交换中心,持续提升省级互联网出口带宽。建设全球数据枢纽平台,在现有国际互联网转接业务基础上,加快实现境内外数据在上海交互和处理。统筹部署面向未来的智能计算设施,建设“E级超算硬件水平的高性能计算设施和大数据处理平台,持续优化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合理部署边缘计算,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总量充足、结构均衡的算力支持。依托张江人工智能岛、徐汇滨江智慧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超大规模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

8.4.2加快城市智能化终端设施建设。构建神经元感知网络,实现城市公共安全、交通、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信息规范采集和全量接入,提升空间和治理要素数字化水平。加快布设新型充电基础设施和智能电网设施,到2025年新建20万个充电桩、45个出租车充电示范站,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加氢站、智慧燃气体系建设。开展仓储、分拣、配送等一体化物流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升级,建设智能储物柜、智慧微菜场、智慧回收站等末端设施。统筹推进综合杆塔等多功能公共设施集约建设和利用。

8.4.3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引导运营商、企业、研究机构等多主体合作开发5G应用,推动5G与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垂直领域深度融合,使上海成为全球5G应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推进洋山港集疏运体系智能化升级改造,开展5G+智能重卡测试使用,推动港口数字化云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车联网和车路协同技术创新试点,稳妥提升车联网市场渗透率,持续推动嘉定、临港、奉贤、浦东金桥等区域智能汽车道路测试和开放测试道路建设。促进智能机器人在医疗、现代都市农业等领域推广应用。推进区块链、超高清视频、AR/VR等技术与5G应用结合,在重点产业区实现率先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