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嘉定区“科创合伙人计划”开辟科技成果转化新赛道,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4.03.29 )

  《嘉定区坚持对标改革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优化营商环境7.0方案)明确,要实施“嘉定区科创合伙人计划”,搭建区域科技产业化供需对接平台。

  “嘉定区科创合伙人计划”脱胎于区科委和区工商联2023年共同发起的创新之举,通过整合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资源,更好地推动前沿技术、创新成果在嘉定转化应用,同时也助推区内科技企业技术升级和新业态布局。计划推行至今,已发布前沿科技成果92项,对接各类科技型企业271余家次,推动3个产业化项目注册落地,擦出“1+1>2”的火花。此次纳入“优化营商环境7.0方案”后,将进一步拓宽覆盖面,壮大合伙人队伍。

  擦出科技成果转化“火花”

  近日,由嘉定区科委、区工商联共同主办的科研院所专题项目路演——装备制造领域专场活动在嘉定创新创业大厦举办,吸引了来自区域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的50多名代表参与。

  活动中,电子束辐照灭菌技术的装备应用、智能声像识别故障预测装备、基于超材料的超透镜装备等6个来自长三角区域科研院所的优质项目分别进行专题路演。

  其中,食品辐照技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重大任务与科技发展处副处长张东华现场详细讲解,该技术利用射线照射食品(包括原材料),延迟新鲜食物某些生理过程(发芽和成熟)的发展,或对食品进行杀虫、消毒、杀菌、防霉等处理,达到延长保存时间、提高食品质量的目的。这项技术具有节约能源、降低成本、食品保鲜等特点。

  “我们与广西的新兴食品门类展开合作,共同研发可以通过辐照灭菌后直接食用的鲜湿米粉,使广西柳州特色食品螺蛳粉的食用更加便捷,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微生物感染的概率,确保食品安全。”张东华表示,嘉定不少美食在业界也颇有名气,希望这项技术能够找到更多合作空间。

  不仅是“专业对口”的合作,张东华介绍,产研加强互动,还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由研究所研发的一种可降解保水剂,可以让西北400毫米降水量以下的农作物获得更好的生长条件,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然而,在与企业的对接中,他们发现这种保水剂在老年人褥子和吸水耗材等领域有着更大的市场潜力。

  “因此,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与沟通,对于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将底层技术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推广,也为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了再投入再研发的契机,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张东华表示,此次来参加路演的,都是区内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期待和大家牵手,擦出更多‘跨界火花’。”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企业、机构代表围绕项目的项目背景、核心技术亮点、行业应用和市场规模等方面内容,与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卫星导航企业,相比于单打独斗,聚多家之力能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避免‘踩坑’,走得更稳。现场还能听到一些专家和科研人员的独到见解,收获颇丰。”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测量项目负责人张武斌表示,有了交流的平台与机制,企业找到了同行的伙伴,拓宽合作与交流的渠道,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搭建区域科技产业化供需对接平台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嘉定区科创合伙人计划”在2024年开展的首场活动。“通过科学家路演的形式,整合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资源,搭建区域科技产业化供需对接平台,把一些来自院所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更好地为区域产业化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嘉定区科创服务中心副主任汤剑兰表示,“嘉定区科创合伙人计划”旨在联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中科系科研院所的科创资源、嘉定区龙头企业、地方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立足区双创大厦“科学家之家”的共创空间,打造以市场需求为主体的成果转化生态,共建院地合作高密度、高显示度的创新源转化场。

  设身处地,才能更懂对方需要什么。记者了解到,嘉定区科委除了定期发布拟产业化项目的“科创合伙人”需求,还按领域和方向定期走访科研院所,实地考察创业项目进展,带领科学家走进区行业领军及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了解企业真实需求,精准匹配意向并协助磋商直至达成合作。

  “嘉定是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长三角重要科技节点新城,‘科技基因’深植于嘉定的发展历程。”区科委科协党组成员、副主任樊玉艳表示,他们将坚持围绕“科创产业化、产业科创化”两个主线,依托大院大所大企和高校集聚优势,持续聚焦培育科创核爆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布局,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将硬核科技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