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化治理创建一流营商环境,静安寺街道推动“一网统管”在基层的场景化应用 ( 2021.10.29 )

  (一)工作背景

  在经济发展方面,街道处于“三个前列”。税收贡献率位于全市前列,2020年街道规模楼宇总税收合计超百亿元,历年来始终位于全市前列;单位产值位于全市前列,区内覆盖亿元楼5幢(含月亿楼3幢),重点楼宇每平米产出税收额超1.6万元;辐射影响力位于全市前列,辖区内集聚了欧莱雅、思爱普等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静安寺站辐射圈综合实力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

  在社会治理方面,街道树立了“三个第一”。全国首创“楼宇党建”模式,推进“支部建在楼上”,有效加强企业党组织的覆盖;市容环境首屈一指,连续24次在全市市容环境公共满意度测评中获得第一名、荣获上海市文明社区十二连冠;城区安全位于第一梯队,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多次居于静安区第一。

  当前,在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两方面挑战:

  一是新形势下对街道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街道安商稳商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迫切需要街道明确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思路与职能定位,加快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如何依托“一网统管”建设在街道层面推出契合管用的场景应用亟待“破题”。在将“服务企业模块”纳入“一网统管”体系建设之中、开发服务企业智能化应用场景等领域还缺少探索,亟需以智能化、精细化应用纵深推进区域营商环境优化。

  (二)主要做法

  街道以精细化治理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形成了“一网统管”框架下街道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二三四”创新实践,有效激活了企业自治和共治活力。

  1、紧紧依托“一块大屏”的集成效应

  街道在“一网统管”平台上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发了企业服务大屏,实现了“四个集成”:数据集成,涵盖企业的状态需求等动态数据;资讯集成,全面整合财经指数、经济形势资讯;队伍集成,整合楼宇工作者、综合服务队、专业志愿者等服务队伍,与“一网统管”联动;服务集成,为企业、法人、个人提供30项服务,并将服务平台、资源、事项、进度等上屏,一目了然。

  2、抓实企业和白领“两大服务”

  一是在做好“四保服务”的基础上,对接企业需求,当好楼小二和商圈管家。街道组建了楼宇工作者队伍和综合服务队,建立了“即知即办、平台协办、难题专办、特事特办”四项工作机制。楼宇工作者落实日常服务,综合服务队由街道服务企业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各委办局等相关部门组成。

  二是精准服务“白领”人群,形成街道服务新品牌。2019年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服务对象的49%为在职人员,因此街道协调各委办局在楼宇内设立政务一体机,率先建成事务受理服务延伸点,实现居住证、社保等36项业务政策咨询及受理。除此之外,街道针对商圈午餐偏贵的问题,联系区商务委将辖区白领午餐单位增加至11家,日供餐达到近6000多人;针对企业反映租房成本高导致人才流失问题,联系公租房运营单位,为欧莱雅争取到10套、卫材药业争取到5套房源;高度重视白领的释压需求,在楼内设立白领减压室,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白领提供服务。同时,白领也积极回馈社区,参与服务“白发”人群,将“两白”服务有机结合。

  3、探索推进“一网统管”建设的三项创新

  一是探索了企业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复工复产时,街道专门设立“同心家园”微信公众号作为企业信息自主填报入口,使得动态更新机制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是聚焦安商稳商工作,探索形成监测经济运行风险的五色分析法。街道密切监测企业“人、事、财、地”动态,依据人员流动、劳资矛盾、税收变化、场地续租等情况,系统研判之后根据稳定程度将企业分为五类,用五种颜色实时显示在大屏上。通过五色分析法的关键事项预警和直观展示,街道对企业提供了分析研判,安商稳商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是探索了研判经济发展趋势的产业分析法。街道通过产业分析法从产值、纳税金额、就业人数等指标观察辖区产业变迁苗头,研判产业发展趋势。

  4、推动形成企业参与营商环境优化的四种模式

  一是专业服务公司志愿为企服务,街道邀请辖区世邦魏理仕、君赛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作为街道“企业服务大使”,每月提供一次专业服务。二是楼宇之间加强需求联动和资源对接,街道推动商务楼宇“楼楼联动”,共同成立安保巡逻队,强化治安保障。三是辖区商场主动开展行业自律行动,久光、芮欧、晶品、1788国际广场四家商业综合体成立“静安寺商圈食品安全自治联盟”,签署食品安全自治共治公约。四是商家联盟自主推进店招店牌更新,愚园路上的91家店铺组成愚园路商家联盟,自费聘请设计师、施工队,对40余个店招店牌完成更新改造。

  (三)工作成效

  1、以智能化手段破解数据不准、动态不清的难题,实现了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街道将“商圈管家”作为总体角色定位,通过小程序实现楼宇信息、企业情况、稳定状态、发展需求、问题诉求等数据动态更新,结合大数据技术解决企业上下游产业信息互通互联问题,对商圈内企业从成立、成长到成熟进行全周期信息化管理、全方位管家式服务,街道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卫材药业是入驻越洋广场的知名日资药企,楼宇党群社工走访时了解到,企业准备拓展智慧养老业务,由于疫情影响,可能滞后或移至外省市发展。楼宇党群社工将信息上传平台后,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联合区投资办、卫健委、科委等相关部门主动上门,促成卫材药业与京东健康携手成立京颐卫享控股公司,随后组建的寿眉康互联网医院平台也落户静安。卫材药业2020年财税贡献不减反增,且逆势增长翻一番。2021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丰富了“一网统管”的基层应用场景。街道强化“应用为要、管用为王”的价值取向,以“数据驱动、智能融合”为导向,纵深推进智能化应用。针对辖区高楼多、白领多的特点,探索形成了“一网统管”在街道层面助力经济运行管理的路径和方法,疫情期间新开发了“疫情专版”和小程序,至今已帮企业解决400多项事件。街道依托“一网统管”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防疫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方面,为全市层面下一步复制推广提供了有效范例。

  3、以智能化手段提升了社区共治水平。街道把楼宇党建作为主线,把“商圈管家”作为载体,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为企业和白领提供了专业化服务,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意愿明显增加,社区共治水平明显提升。蔻驰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一直以来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为“同心家园”建设提供帮助。经楼宇党群工作者走访得知公司因业绩增长需要改造装修,希望依托街道能取得物业和区委办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上传需求后,有关部门主动联系并协助完成改造工作,提升了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街道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后,跨前服务帮助公司外籍高管及时与江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惠医院两个外籍人士疫苗接种点取得联系,代为完成疫苗预约操作,帮助高管顺利接种。

  4、探索了智能化建构无缝隙治理模式。街道在“一网统管”架构下,以“企业、人员、市民”为中心,坚持智能化导向和新技术开发,创造性推进场景应用,弥补黏合基层管理中的“缝隙”,切实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流程再造,努力实现“管理领域全覆盖、力量整合全天候、处置流程全要素、应用场景全智能”,为公共管理理论创新提供了实战案例和观察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