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04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9日 文号:沪发改营商提〔2025〕6号)
林建康、王沛诗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率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上海的重要任务。2025年后首个工作日,上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8.0版,围绕深化世界银行对标改革、优化为企整体服务、优化涉企监管检查、夯实营商基层基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五方面推出58项举措,助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全市营商环境建设牵头部门,针对《提案》完善高端人才引进与留用政策、强化国际仲裁对接、构建企业服务生态园等相关建议,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充分吸收,主动学习、借鉴新加坡、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进经验,在制度、政策、服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上海市营商环境,更好的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及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完善高端人才引进与留用政策的建议
《提案》建议中“建立综合服务体系,提供来沪人才及家庭的全方位支持,包括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住房便利”。目前情况如下:
强化人才保障措施。我市不断加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人才激励政策保障,持续更新人才引进落户重点机构名单。同时,已实现首批超百位高管多年多次商务来华签证便利化办理,进一步方便外资企业海外总部高管来华来沪。
积极推进高端人才的“安居工程”。2021年市房屋管理局会同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等六部门印发《上海市人才安居工程实施意见》,并配套推出市级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市级人才租房补贴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操作性文件,形成“租”(确保租赁房源供应)、“购”(加大购房支持力度)、“建”(推进租赁住房建设)、“补”(优化人才租房补贴)、“服”(提供品质安居服务)五位一体的安居体系。近期,再次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人才安居工作的若干举措》,创新性地提出了人才公寓配租机制、租房补贴“房补联动”机制、人才安居房源筹措机制等新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健全完善梯度化人才保障体系,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保障。同时,持续推动市人才安居服务平台的迭代升级,通过政策组合拳真正降低人才安居成本,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
二、关于强化仲裁国际化、多样化的建议
《提案》建议中“大力建设上海国际仲裁中心,... ...推行仲裁调解平台,建立智能化争议解决系统,减少企业行政成本”。目前情况如下:
在提升上海仲裁公信力和国际水平方面,2024年,第七届委员会针对国际商事仲裁、国际贸易等领域增聘二百余名专业仲裁员,覆盖了全部东盟和RCEP国家以及7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截至2024年,已引入10位外籍仲裁员参与案件审理工作,持续强化涉外仲裁员队伍建设。在丰富仲裁机构多元化解决机制方面,上仲已设立上海多元化争端解决中心,集专家评审、谈判促进、调解、和解、中立评估等替代性争端解决方式为一体。同时,探索专家评审,发布《上海仲裁委员会绿色争议专家评审示范规则(2023版)》。在丰富科技在仲裁工作中的应用场景方面,上仲所有庭审室已配置网络庭审系统,实现当事人网上立案申请。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深化上仲平台特色,打造集一站式、多元化、全周期、综合性服务优势于一体的争端解决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同时,持续优化和提升案件处理及办公系统,丰富科技在仲裁工作流程中的应用场景,切实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工作效率。
三、关于构建企业服务生态园的建议
《提案》建议中“筹办更加多元化的国际交流论坛,围绕各项营商环境要素,定期邀请全球企业和国际权威机构参与”。有关情况如下:
一是强化外资企业在沪发展的政策保障。2025年2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升能级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为外资项目的落地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明确鼓励总部集聚研发创新、财资管理、投资决策、采销分购、供应链管理、共享服务等多项功能,同时为进一步鼓励本市外资企业在沪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商务活动,带动商务客流增加,出台《关于鼓励本市外资企业在沪组织开展国际商务互动的若干措施》,提升上海城市功能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二是积极开展政企交流系列活动。2024年我市聚焦重点国别、重点行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外资企业关切问题,召开系列圆桌会、专题会,约400家机构及产业参会,协调解决问题近百个,问题解决率超过90%。同时,上海主动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沟通交流,如市领导带队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大连夏季达沃斯等高端论坛活动等。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利用好F1大奖赛等重要国际性赛事剧本各类活动,积极筹办国际性交流论坛,广泛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深入链接全球,扩大上海营商环境优势国际影响力。
感谢你们对上海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