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99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3日 文号:沪发改环资提〔2025〕24号)
寿伟光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积极推广低碳生活新时尚实践区建设,加快推进超大型城市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作为常住人口超2500万的国际消费中心超大型城市,本市正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挑战。通过“低碳生活新时尚实践区”建设,推进生活方式的全面绿色转型,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您提出的加强顶层设计谋划、丰富推广宣传方式、加强国际合作等建议,我们总体表示赞同。围绕相关内容,本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顶层设计推进城市生活碳减排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2024年,《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4-2027年)》制定出台,《行动方案》谋划了未来三年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循环经济5个重点领域的加大力度绿色低碳转型的具体举措,提出技术创新、金融支撑、能源市场、碳定价、财政保障和价格、产业培育、绿色低碳管理、社会参与等八大机制创新和保障措施。在金融支撑方面,本市鼓励相关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低碳产业,依托市融资信用平台,强化绿色金融相关公共数据归集和供给、公共数据实验环境搭建等功能,建设完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支持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发挥国家级基金的先驱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基金与绿色燃料、新型储能、氢基能源等领域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制定出台《上海市绿色项目库管理试行办法》,设立绿色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对入库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在社会参与方面,本市制定出台《上海市低碳生活实践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在“社区-园区-城区”三级试点体系中,通过节能技改和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重点推进商业载体低碳化改造升级,降低商业载体能源消耗(如静安嘉里中心试点项目年减碳达1200吨)。
二是实施场景构建。持续开展绿色商场创建、绿色餐厅评选和光盘行动,大力培育绿色流通主体,规范从业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有力推进相关行业的绿色发展。截至目前,本市已有国家级绿色商场139家,市级绿色餐厅3000家,103家光盘行动示范店。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等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打造“低碳生活新时尚实践区”,推动新能源发展、绿色建筑、低碳交通、低碳人文等多方面协同发展,形成示范方案并加以推广。在南京西路、陆家嘴等核心商圈推广LEED+WELL双认证体系,落实建筑节能技术革新。
二、多措并举推广低碳生活方式
一是加强碳普惠平台建设。2023年9月,本市印发《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及4个配套操作细则,完成碳普惠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框架。为提高公众参与碳普惠的便捷性和积极性,本市已搭建碳普惠管理运营平台,并于2024年10月面向社会公开测试。平台已上线地面公交、轨道交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和纯电动乘用车4个绿色出行减排场景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减排项目。平台通过“一网通办”和“随申办市民云”APP两个入口,分别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从碳减排量计算、签发到消纳的“一站式碳普惠服务”。公众通过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所获得的碳普惠减排量可在碳积分商城兑换权益。目前,已上线数字人民币红包、消费立减金、商品兑换券等70余种权益以及限时抽奖活动。
二是探索碳积分应用场景。2024年,本市打造了全市可回收物回收公共服务平台,推出面向市民的“沪尚回收”小程序,进一步提升市民交投交售可回收物的便捷度。积极推进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相关碳普惠方法研究,后续计划依托市级平台,率先探索可回收物分类投放碳积分机制,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通过在徐家汇、前滩等区域打造零碳体验馆、低碳快闪店等方式,强化绿色消费宣传。鼓励商业企业探索设立“碳积分”兑换系统,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参与感与获得感。
三是引导全民参与绿色低碳行动。通过举办上海绿色消费季等重大活动宣传绿色低碳消费,充分展示绿色环保产品,面对面向广大消费者普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进博会引入“碳普惠”机制,并探索放大“零碳进博”溢出效应。支持公益组织发起“旧物新生”“低碳饮食倡导”等项目,强化消费者绿色低碳认知。结合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全国节能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动员社会各界积极践行垃圾分类等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三、持续增进国际绿色交流合作
一是主办和参与多类绿色转型国际交流合作。本市积极筹办上海国际碳中和产品、技术与成果博览会,中国碳市场大会,COP29边会等活动,围绕全球碳市场、绿色发展、自愿碳减排等主题深化多边和双边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减排机制平台落户。落实上海-加州关于加强气候与环境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各项工作,与其他国际大都市建立绿色转型合作机制,组团学习哥本哈根、新加坡等地绿色转型先进经验,努力引入绿色低碳的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加强与跨国公司和机构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合作,如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天祥质量技术服务公司等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碳足迹认证,上海港与马士基合作推进绿色甲醇燃料项目等。
二是探索绿色金融国际交流合作。本市积极推动在各类重大论坛会展活动中突出体现绿色金融主题。2024年陆家嘴论坛中设立以“绿色金融制度创新与市场激励”为主题的全体会议,积极推动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等议题。在2024年外滩峰会中设立绿色转型、能源转型、气候风险、新能源等多个绿色金融专题,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发布《外滩绿色金融报告》。积极推动全市金融机构参与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并支持设立金融服务联合展台。
低碳生活实践区建设是系统性社会工程,需政府、企业、市民多元共治。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广低碳生活新时尚实践区建设,拓展绿色消费场景。推广低碳生活方式,持续优化碳普惠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绿色低碳领域的交流合作,多措并举加快推进超大型城市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感谢你们对绿色低碳转型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