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57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31日 文号:沪发改高技提〔2023〕32号)

赵玲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上海氢产业立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本市氢能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

  国家和本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均把“氢能与储能”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2022年,本市出台《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按照“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多元应用,示范先行;强化安全,注重实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以打造基于自主创新的现代氢能产业为导向,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以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逐步构建绿氢为主的供应保障体系,夯实在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产业优势,抢占氢冶金、氢混燃气轮机、氢储能等未来发展先机。提出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到2035年,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二、关于制度创新和示范应用

  1.出台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具体支持举措。制定了《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关于2021-2023年本市新能源公交车发展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等,结合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任务,总体按照国家、市级、区级1:1:1配套比例安排41.2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整车示范应用、零部件产业化、车辆运营、加氢站建设、加氢站运营、车站一体化数据平台等领域。目前,上海已完成了国家第一年度示范应用任务,推广近千辆燃料电池汽车。

  2.支持重点区域创新探索。2022年,本市出台《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重点通过相关市级部门优化现有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以政策创新为牵引,支持临港氢能产业发展:一是在制度创新方面。发挥临港新片区政策制度创新优势,在制氢加氢一体化站、海上风电制氢、绿色数据中心氢能利用等新技术、新应用上先行先试,为全市推广提供“临港经验”。二是在场景开放方面。发挥临港新片区在公交通勤、渣土运输、港口集卡、标准厂房等特色场景优势,支持临港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打造一批典型示范应用,培育引进一批重点企业。目前临港“国际氢能谷”已经启动建设,首期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将依托临港新片区的制度创新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3.规范加氢站建设运营。出台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加快制订《上海市车用加氢站布局专项规划》,按照确保安全、统一规划、有序建设、规范经营的原则,明确了加氢站建设环节的规划、审批、设计、施工和验收,以及加氢站经营许可的办理及相关监管要求。

  三、关于完善协调机制和平台建设

  本市目前依托新能源汽车、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已有的工作机制,积极协调解决氢能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推进落实,推进政策制定、项目落地、招商引资、安全监管等各方面工作。积极研究打造开放创新平台:一是布局氢能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布局建设氢能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二是打造国家级质量基础设施平台。支持建设氢能全产业链检验检测认证基地,打造氢储运装备检测平台,组建上海市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在四型瓶、液氢应用等标准领域填补空白。三是探索建设氢交易平台,逐步探索建设全国性氢交易所。目前本市已建设了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上海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等,连续6年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举办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

  四、关于促进绿色转型相关立法工作

  近年来,国内在氢燃料电池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对氢能“制-储-加-输-用”各环节进一步加强系统性的制度建设,是助力双碳目标的需求,也是抢抓产业发展新赛道的需要。目前国家和本市已出台系列政策规定,本市临港等重点区域已具备一定的改革创新和实践基础。根据市人大的有关立法计划,《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绿色新能源发展若干规定》列为正式立法项目中的深化研究项目。主要推动氢能等新能源加制一体化设施建设,完善制储运加用相关安全监管制度,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和新型储能材料研发,完善氢能等新能源市场交易体系。目前正在开展前期论证工作,组织行业专家、重点企业开展深入调研和座谈。

  五、下一步工作考虑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借鉴你们关于做好上海市氢产业立法的相关建议,围绕加强组织机制保障、完善激励政策配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加强全链条安全管理,进一步深入调研听取各方意见,进一步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推动多元特色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本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上海品牌。

  最后,再次对你们提出的建议表示由衷的感谢。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