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91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8日 文号:沪发改社提〔2023〕22号)
薄海豹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化协同育人机制 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提案指出,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着力解决校企“两张皮”问题,建议抓住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的重大机遇,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协调机制、良好合作运行机制、相对“刚性”约束机制、多元稳定经费投入机制以及行业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评估监督机制等建议,对下阶段统筹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上海是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之一,并明确临港新片区作为试点核心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相关部门、各区、各单位形成合力,试点总体进展顺利,全市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制度框架基本构建。经与相关部门研究,主要工作进展和下阶段举措如下:
一、主要工作进展
1.建立全市产教融合统筹推进机制,强化规划制度牵引。一是2020年8月,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本市印发实施《上海市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提出要形成“1+6”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1”是构建促进产教融合的制度框架,“6”是重点建设的六个方面:包括建设若干个产教融合重点区域,打造具有特色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实验实训、协同创新重大项目,提升区域、行业的产教融合平台功能,培养一大批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人才。目前,已建立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综合协调,各部门、各区分工协作的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对重大改革、政策、项目的统筹谋划和年度重点任务的部署推进。二是积极将产教融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教育、人才、产业等发展规划均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推动行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三是强化法治建设,《上海市高等教育促进条例》《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等法规,明确职业教育应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部门统筹建立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等。
2.完善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产教融合联盟能级。一是全面构建产教协同育人体系。2021年,本市印发《上海市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2021-2025年)》,系统谋划构建高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创新工程硕、博士等产业紧缺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推动建立市与重点区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在重点高校和职校设立推进协同育人的组织机构,激发区域和行业协同育人的积极性。二是推进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交通物流、旅游、现代护理等10个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鼓励吸引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参与。成立上海智慧新工科产教融合联盟,围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加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目前已有近40家高校和企业签约加盟。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一是研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和考核认定办法,全面建立专任教师赴行业企业实践制度,推进行业企业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制度,进一步畅通行业科研技术人才在产教之间的流动渠道。目前全市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分别为57%和50%。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立“上海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为上海乃至全国培育一批精技术、善育人的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二是推进技能提升行动,从2019年起,根据国家部署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鼓励企业联合院校、培训机构开展大规模职工培训,为中小微企业搭建培训服务平台。三是健全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推行技能人才评价“放管服”改革,提质扩面实施技能等级认定,落实用人单位评价自主权。
4.引导行业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一是根据国家有关部署,本市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建设,先后遴选三批共179家企业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中船、宝武、中远海运等6家在沪企业列入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名单。市财税部门印发《关于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试点企业有关政府性基金抵免政策的通知》,明确了本市纳入建设培育范围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抵免政策实施细则。通过市、区两级加强对接和培育,引导相关企业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人才协同培养。二是发挥金融工具的撬动作用,制定《关于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通知》,鼓励各银行保险机构和各行业协会依法依规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技能培训等提供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
5.发挥重点区域能动性,推进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临港新片区制定《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方案》《支持产教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重点任务和重点支持项目。今年,市级层面出台《支持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探索 深化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若干举措》,深入推进临港新片区深化改革;杨浦、闵行、松江、徐汇、浦东等区因地制宜发挥能动性,加强大学科技园、功能性转化平台、实训基地建设,以点带面形成制度性突破。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尽管试点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正如提案中提到的,产业和教育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部分领域“企冷校热”“企热校冷”情况仍在发生,针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将结合提案建议,联合相关部门重点推进以下五方面工作:
1.完善体制机制方面。依托市政府工作机制,加强对产教融合的统筹推进,建立市级部门和各重点区域产教融合协作办公室,加快在高校建立健全产教融合专门机构、队伍和运作机制。完善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继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重点支持开设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专业。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制定并推进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专项方案,加快推进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建设一批卓越工程师学院,推动工程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特色课程建设、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工作。深化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和重点区域,在本市职业院校、企业中挂牌建设一批新型技师学院,联动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持续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提升各类院校中“双师”的比例和质量。
3.打造产教融合平台方面。依托重点区域建设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发布、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资源对接。做大做强大学科技园,深入开展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建设,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建设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鼓励市场化产教融合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4.发挥行业企业主体作用方面。继续做好产教融合试点企业的跟踪培育和对接服务,根据国家有关部署,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展认证评价,加强产教融合型企业综合性政策支持。
5.推进区域改革创新方面。实施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产教融合城市建设若干措施,发挥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开放发展先发优势,赋予更多先行先试任务,发挥更大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引导重点区域、新城和产业园区将促进产教资源要素对接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
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联合相关部门和区继续深化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力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