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28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5日 文号:沪发改社提〔2023〕20号)
朱东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优化上海体育公园建设与布局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提案指出,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城市生活品位,建议围绕体育公园建设,从规划布局、建设标准、运营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健身去哪儿”等实际问题。有关建议非常有针对性,为下阶段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经与相关部门研究,主要工作举措如下:
一、有关工作进展
根据国家和本市相关工作部署,为加快本市体育公园规划建设,促进体绿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市体育局会同市绿化市容局、市规划资源局等部门和各区,对全市体育公园布局建设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研究出台了《上海市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实施方案》(沪发改社〔2023〕7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于2023年1月印发实施。
《实施方案》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围绕“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以优质的服务供给人民”,在推进落实国家关于体育公园规划建设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和发展需求,依托城市生态空间和公园绿地布局,进一步深化体绿融合,逐步形成分布较为均衡、服务覆盖面广、运行可持续的体育公园体系,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更高质量发展。其中,针对委员们关心的几方面内容,《实施方案》制定了相关重点举措。
一是关于规划布局。《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全市至少建设20座、各区都要至少建设1座占地4万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公园,通过项目建设拓展全市体育场地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公园嵌入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一大批家门口的体育公园,提升“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级。
二是关于建设标准。根据国家文件的指导标准,结合上海情况,《实施方案》明确在保证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65%的基础上,优化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占比标准;同时,根据全龄友好的理念和多层次多样化的导向,丰富提升了运动场地数量和体育项目的种类。
三是关于运营管理。一方面,《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体育、绿化等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责,落实运营管理机构的主体责任,加强公园内体育健身设施的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明确体育公园原则上应免费开放,球类、冰雪、水上等项目设施可根据运营成本适当收取费用,并按规定落实免费和公益政策。另一方面,《实施方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协议合作等方式,经公开遴选程序,在公园内部分区域建设和运营体育健身设施,提升专业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建设效率、运营活力和服务效能。
二、下一步工作考虑
体育公园建设是本市“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的民生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市体育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协调推进和政策保障,调度评估全市体育公园建设运营情况,加强体绿深度融合,推动发展体育公园新业态,持续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
一是细化相关标准。《实施方案》出台后,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进一步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上海市体育公园建设运营导则》(沪体财〔2023〕65号),不断细化完善体育公园建设、运营、管理标准细则。下一步,将围绕推进在公园绿地内因地制宜嵌入体育设施,进一步落实完善指标计算、项目实施、运营服务等方面可操作的路径、指引,更好推动体绿融合发展。
二是推进项目实施。前期,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区梳理形成了本市“十四五”体育公园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目前一批项目已启动建设,其中,浦东新区前滩体育公园等已开放运营。下一步,将结合本市“千座公园”计划,继续协同推进体育公园重点项目建设;同时,依托“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推动体育空间融合发展和健身设施共建共享,打造一批家门口的体育公园。
三是提高运营效能。我委将联合市体育局等部门,指导各区进一步引入社会化、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体育公园的建设和运营,支持相关主体根据需要配套建设活动顶棚、活动看台和智能化的淋浴、更衣、储物等服务设施;推广智慧管理,强化信息服务,将相关设施设置和使用信息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不断提高市民查询、预约、使用体育公园内健身设施和场地的便利程度。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