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65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5日 文号:沪发改社提〔2023〕23号)
苏良碧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上海加强培养、引进和稳定高技能人才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提案充分分析了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打造产业生态社区、扩大产教融合试点、拓宽技能职业晋升通道、加强宣传舆论引导等四个方面建议,对于本市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工作,“十四五”以来,本市全面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其中关键环节。近年来,为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扩大高水平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相关部门在规划、政策等方面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强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作用
上海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改革开放,需要一大批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培育一批拥有科研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的人才,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同时要构建更加灵活有效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对各类青年才俊扎根上海的服务保障。在本市人才发展规划和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中也明确提出,推进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和重点区域,加快打造一支匹配产业需求、规模较大、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并提出了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全面深化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等一系列工作举措。
二、深化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
“十四五”以来,本市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成立市级层面协调推进机制,印发实施《上海市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和重点任务清单,主要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适应产业转型发展需要,通过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新型职业院校等试点建设,进一步做实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二是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强对企业的培育扶持,引导深入参与职业院校办学和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三是依托重点区域和园区,深化产教融合制度环境建设。如,临港新片区形成《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方案》,提出了培育核心载体、激发要素活力、探索育人改革、完善保障措施等方面共16条重点措施,出台新片区产教融合若干政策意见,率先推出鼓励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人才协同培养、创新成果转化等的政策措施。杨浦、闵行、奉贤等重点区、上海化工区等重点产业园区也制定了产教融合专项规划或支持政策,打造各类协作平台,加强区域内重点产业和院校间人才供求的对接。
三、做好高技能人才的服务保障
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各部门多措并举,共同做好包括高技能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配套保障工作。如,为构建青年友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和工作生活环境,市规划资源局在相关规划编制过程中,落实产业园区增加配套服务设施、增加中小套型住房和租赁性住房、统筹产业园区绿地布局等具体指标要求,推动完善全市产业社区规划;市医保局不断优化基本医保政策,全方位做好各类人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及待遇享受工作,配合梯度化人才引进政策,将《上海市居住证》积分达到120分的引进人才的子女和配偶纳入本市居民医保参保范围;市总工会注重构建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举办致敬劳模主题系列活动、“劳模工匠双休日学堂”等,增加高技能人才在各级各类劳模、五一奖评选中的名额比例,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荣誉感。
下一步,结合提案提出的一系列工作建议,我委将联合各相关部门和区,依托本市产教融合试点推进机制,继续深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改革和支持政策,更好地服务本市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共同营造高技能人才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一是依托重点区域、园区等进一步做实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和对接机制,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深化新型职业院校试点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扩大重点产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三是进一步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通过综合性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教育投入,探索更多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