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59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09日 文号:沪发改社提〔2022〕22号)

陈伟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改革创新系统集成综合施策 全面打造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标杆和示范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指出,为进一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工作,建议强化系统集成、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引领示范,并提出了发挥战略叠加放大优势、强化重点领域改革突破、发挥重大项目引领带动效应、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和构建综合保障机制等建议,非常有针对性,为下阶段统筹做好产教融合试点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对于您提出的建议,经与相关部门研究,主要工作进展和下阶段举措如下:

  一、主要工作进展

  2020年8月,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本市印发实施《上海市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在各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总体进展顺利,全市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制度框架已基本构建。

  一是出台一批规划方案。将产教融合发展理念充分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及教育、人才、产业等各级专项规划,制定出台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新型技师学院建设等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教育与产业协同规划布局。组织开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先进制造业和民生急需领域的人才培养供需调研,引导高校和职业院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二是开展一批创新试点。支持复旦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鼓励相关区和行业企业筹建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院校,虹口区率先举办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市住建委和闵行、松江、金山等区举办的新型高职已经市政府批复设立;积极引入国际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来沪合作办学,上海商学院成功引进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持续推进1+X证书、学徒制等试点工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育训结合激励计划。

  三是培育一批引领企业。先后遴选110余家企业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中船、宝武、中远海运、商飞、喜马拉雅、复旦微电子等6家在沪企业列入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名单。引导相关企业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人才协同培养,体现了引领示范作用。

  四是打造一批重点区域。构建“核心区+若干重点区”(1+N)产教融合区域发展格局,支持临港新片区出台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方案和若干政策意见,率先推出鼓励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人才协同培养、创新成果转化等的政策措施。支持杨浦、闵行、松江、徐汇、浦东等重点区域制订产教融合试点工作方案,围绕五角场、大零号湾、G60科创走廊、张江科学城等创新集聚区,积极推进校区、园区、社区联动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尽管试点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正如您在提案中提到的,产教深度融合的改革创新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各方面政策协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的能动性还需要进一步发挥,针对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联合相关部门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健全新机制,加强产教融合统筹规划。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报请市政府建立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工作机制。二是搭建市相关部门与各重点区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在重点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立推进协同育人的组织机构。三是在新设应用型学校、学科、专业做实产教融合机制,探索引入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院校、学科、专业设置程序。

  2.探索新模式,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改革。一是稳步试点建设一批新型高职院校,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试点建设职业本科院校。二是深化对外开放,继续大力引入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三是聚焦本市重点产业,建设由高校、产业领军企业或行业协会为共同办学主体的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四是在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完善、条件成熟的院校、企业中逐步挂牌新型技师学院。五是研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和考核认定办法,进一步畅通行业科研技术人才在产教之间的流动渠道。

  3.打造新平台,完善产教融合协作交流机制。一是深化大学科技园建设,支持大学科技园创建未来产业科技园。二是推进“双一流”高校布局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三是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信息共享与发布系统。四是打造一批示范性职教集团,推进建设智慧新工科产教融合联盟。

  4.制订新政策,引导行业企业发挥主体作用。一是继续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研究制订认证评价办法。二是根据国家要求,研究产教融合型企业综合性支持政策。三是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参与主业相关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条件的深度参与高校新设置学科建设。四是研究深化校企共建共享机制,鼓励“企建校用”实验实训设施建设。

  5.拓展新区域,推进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加强产教融合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协同性,形成叠加放大效应。一是进一步发挥临港新片区的引领作用,强化改革创新的系统性、集成度,研究支持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的相关措施意见。二是加强新城产教融合的推进力度,支持新城所在区研究出台专项规划方案和政策。三是引导重点区域和产业园区将促进产教资源要素对接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上海化工区建设化工新材料产教融合区。

  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联合相关部门和区继续深化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助力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