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06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9日 文号:沪发改地区建〔2025〕15号)
李永杰代表:
您提出“关于对《关于促进和保障‘五个新城’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进一步研究探索更多适合区级承接的行政权力下放、在培育新城特色产业集群方面加强政策倾斜、建立健全新城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评价体系、强化监督检查推动《决定》落实”等建议,对上海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关于市区协同推进《决定》落实的建议
自2023年《决定》公布实施以来,市人大持续强化监督检查推进《决定》加快落实,将五个新城建设工作列为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重大报告事项,今年继续列入重大报告事项。2024年11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莉新带队赴南汇新城、青浦新城开展推进五个新城建设重大事项报告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五个新城建设情况汇报及相关意见建议。市新城办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市相关部门和各新城,围绕落实《决定》要求,逐年制定出台市区两级年度行动方案,建立实施定期工作调度推进机制,市区协同加快推动新城发展。
下一步,市新城办将继续会同市相关部门和各新城,积极配合做好本年度市人大重大事项报告及监督检查工作,并根据市人大相关工作要求,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加快落地。
二、关于加强事权下放及政策倾斜的建议
1.关于加强事权下放。近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新城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结合新城实际放权需求,积极开展向新城放权工作。2022年,市政府印发《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沪府规〔2022〕1号)下放37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其中面向新城下放34项。2024年,市政府印发《关于下放一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事项的决定》(沪府发〔2024〕2号),明确向新城下放22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事项,包括“除特殊规定外的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下的建设项目开设机动车出入口审批和验收权限”,进一步加大对新城精准定向放权力度,推动“新城事新城办”。此外,市级相关部门在符合国家及本市相关要求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适合区级承接的权限下放。比如在规划方案审批方面,我市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的要求,同时市规划资源局研究出台《上海市详细规划实施深化管理规定》,对符合规划导向、适度的规划参数调整实行弹性控制,新城所在区规划资源管理部门可在项目管理阶段通过规划实施深化程序进行规划参数调整,以此优化本市详细规划管理流程、提升审批效能,支持各类项目尽快落地。在建设项目配套绿化竣工验收方面,目前除“一江一河”等市级重大工程项目的配套绿化由市绿化管理部门竣工验收外,其余均由区绿化管理部门负责竣工验收。在人才引进落户审批方面,目前已向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等下放人才引进落户审批权,为更好实施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下一步,市委编办将会同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结合新城建设发展需要,按照职责分工继续做好向新城放权赋能有关工作,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推进数据互通共享,提升业务协同能力,促进政务服务更加规范、便捷、高效。同时,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落实监管责任,细化监管措施,创新监管方式,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效能。
2.关于加强政策倾斜。2024年6月,制定出台《深化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沪新城〔2024〕1号),重点聚焦产业引领、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支持举措。一是明确新城细分赛道。去年以来,市新城办、市经济信息化委等市级部门会同各新城,依托市区协同机制,研究提出了首批共6条新城特色产业细分赛道,分别是医疗器械和高端装备(嘉定新城)、北斗及低空经济(青浦新城)、仪器仪表(松江新城)、新能源设施(松江新城)、美丽健康(奉贤新城)、大飞机全产业链(南汇新城)。目前正加快编制产业规划。二是加大资源集聚力度。推动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嘉定)、华芯航空飞行器智能制造全球总部基地(青浦)、正泰电源光储智能制造基地(松江)、莱士血液(奉贤)、佛吉亚汽车(南汇)等一批项目落地新城,加快新城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上实集团在奉贤注册设立上实二期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发挥国资基金对美丽健康产业的带动作用。三是加强新城政策倾斜。在继续对新城实施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土地出让收入专项支持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如针对新城重点区域、相对成片的地块加大市区联合收储力度,将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等14个项目纳入2025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再如,研究提出一批助力新城发展的重点项目,拟安排市级财力给予支持,目前正在形成具体方案。
下一步,市新城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等市级部门会同各新城,坚持规划引领,聚焦产业发力,强化功能提升,加快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一是系统谋划新城规划。在新城“十五五”规划编制上,指导各新城立足各自特色定位,研究“十五五”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并组织相关市级部门对各新城五年规划的具体内容进行审核衔接,最终在各区的“十五五”规划纲要中形成新城专章,更好谋划新城未来发展。在产业规划编制上,指导各新城上半年编制完成产业规划,同步形成产业图谱和重点企业清单,建立市区协同下的沟通对接、政策聚焦、资源集聚机制,及时响应赛道发展各类需求,做好企业服务和项目招引。在区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上,指导各新城“一城一策”编制新城综合交通规划,做好新城交通与全市综合交通体系的衔接,四季度市交通委、市规划资源局将联审印发。二是持续加强功能导入。市发展改革委已连续发布三批76项拟向新城导入功能事项清单并持续跟踪推进落地,近期将围绕企业总部、研发创新、公共服务、要素平台等领域,重点聚焦做大做强产业细分赛道,继续推动向新城导入一批重大功能性事项。
三、关于建立新城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评价体系的建议
为科学评价新城建设发展水平,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订印发了《本市“十四五”时期五个新城规划建设和发展水平评价办法》,从“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六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年度指标监测。此外,在新城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年度监测基础上,聚焦产业、创新、投资、消费、人才等板块,市新城办建立了新城经济运行分析体系,更好开展新城经济运行季度监测评价,积极发挥监测评价的“风向标”作用。
下一步,市新城办将会同市统计局和各新城,进一步完善新城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评价体系,重点聚焦细分赛道产业发展提出相关监测指标,加强分析研判,针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加以改进。
感谢您对上海新城建设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