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71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7日 文号:沪发改人口建〔2025〕8号)
张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因地制宜推进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的建议”收悉,经会同市商务委、市体育局、市绿化市容局等部门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建议指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任务,国家和本市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行动方案,旨在推进公共空间适儿化和增设儿童活动设施。针对当前儿童需求和空间设施建设上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出了完善社区公园绿地设施、增设适儿化健身设施、加强商圈适儿化建设等政策建议,为系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总体情况
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对儿童更加友好的发展目标,本市将儿童友好空间建设、适儿化改造作为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支点,探索创新建设路径和工作方法,建立起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多主体协作的工作机制。顶层设计层面,本市先后制定印发《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上海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分解形成年度重点工作,压茬推进。聚焦儿童和家庭关切,每年全市推进一批“儿童友好”为民办实事项目。纵向层面,搭建“市、区、社区”三级工作体系,各部门、各区将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纳入相关专项政策行动,制定儿童友好社区、学校、医院、滨水空间以及母婴设施等方面建设标准指引。横向层面,构建学校、医院、研究机构、社会组织、企业等多主体、多领域协同建设体系,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本市积极推进空间建设探索实践,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导则等有关要求,总结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全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机制、长宁区社区生境花园、杨浦区滨江儿童成长友好空间等3条经验入选全国第一批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
二、关于完善公园绿地设施有关情况
以公园城市建设为抓手,推进儿童友好空间打造。一是加强政策引导。2022年,出台《关于加强公园绿地适老适儿设施建设和服务的通知》,提出积极完善适儿设施建设、开展适儿文体活动、拓展适儿服务功能等要求。2024年,制定《口袋公园设计标准》,引导口袋公园根据面积、位置和服务人群等因地制宜加入儿童游戏设施。二是推进空间建设。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公园新建改建,推进儿童友好设施建设与提质升级,增加儿童活动场地,满足不同儿童需求。近年来,打造了和平公园、长寿公园、彭浦四季公园、乐汇小游园等一批“遛娃圣地”。三是丰富主题活动。公园结合自身特色,面向各年龄群体举办家庭养花、绿化科普等公益讲座和互动科普活动,上海植物园“暗访夜精灵”、滨江森林公园“三小系列”等品牌活动深受好评。此外,市绿化市容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在推动“美丽街区”建设中,探索有机融入儿童友好理念,打造有温度的设施环境,形成静安区昌平路、浦东新区梅园街区、虹口区嘉兴街道银欣路等优秀实践。 2025年,为加强公园儿童友好空间打造,不断完善公园服务功能,本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出将“在25座公园增设儿童友好活动设施(场地)”,市绿化市容局等部门将推动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因地制宜建设和提升儿童活动设施(场地),着力为儿童创造和提供更加丰富的游憩空间。
三、关于增设适儿化健身设施有关情况
持续推进健身设施适儿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增加少年儿童活动场地供给。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2024年,全市共建成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4个、市民健身步道89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186个、市民健身驿站81个、市民运动球场183片。在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市民健身驿站中,增加儿童篮球架、儿童球桌等设施。在市民益智健身苑点中,鼓励配置面向低龄儿童的跷跷板、沙坑、秋千等,以及面向青少年的肋木架、单双杠、天梯等。当前,体育部门正在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场地示范点建设,推进各类设施全面提档升级,提供智慧化健身服务,满足少年儿童日益多样化的健身需求。二是优化少年儿童体育活动资源。市体育局牵头制定《上海市关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体育空间作为重要内容,持续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适儿化改造。体育、教育部门集中力量解决部分学校“一场一馆一池”资源不足的问题,加强室内体育馆、室外运动场地建设,增加学生体育活动空间。体育、绿容部门联合研究制定《上海市公园绿地市民健身体育设施设置导则》,完善“体绿融合”机制,推动在公园、绿地增加适合青少年、儿童使用的市民健身步道、市民运动球场等设施。三是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少年儿童开放。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在节假日和放学时间设置部分少年儿童专属活动场地,合理分配体育场地资源,有效保障儿童参与体育活动。
四、关于加强商圈适儿化建设有关情况
积极打造儿童友好型消费服务环境。一是推进设施建设改造。支持重点商圈围绕母婴、儿童等需求,开展商业设施更新改造。充分发挥家门口商圈优势和商业服务体系,鼓励各类商业设施和商业培训机构在满足功能需求、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新增儿童活动空间和设施,围绕亲子家庭服务和休憩、母(育)婴室、第三卫生间等方面,提升服务品质和亲子购物休闲体验。二是加强商业设施儿童友好氛围宣传。引导鼓励商场内外增加儿童友好城市LOGO、儿童友好宣传语等,营造浓厚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氛围,将商圈打造成儿童喜欢、家长方便、家庭满意的生活集散地,提升商圈内消费体验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此外,本市加快打造“一江一河”儿童友好示范空间。在“一江一河”沿岸公共空间建设过程中,全面融入儿童友好理念,系统谋划推动包括公共设施、公园绿地、儿童乐园、科教基地、运动场所、标识导引、社会服务在内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目前,“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已建成170余处大型儿童友好空间,为广大儿童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全市最大规模的走近自然的亲子休闲场所、安全有趣的活动设施、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区加快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开展适儿化改造,加强儿童友好理念宣传推广,着力提升儿童成长环境,切实提高广大儿童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感谢您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2025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