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35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15日 文号:沪发改法建〔2021〕1号)


沪发改法建〔2021〕1号

郭康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本市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的关心,收到您的建议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规范全流程电子化标准、探索移动数字证书、实现远程投标开标、探索智能评标、应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等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借鉴和落实。

  2020年6月30日,市政府印发《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升级改造工作方案的批复》,正式推进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12月24日,龚正市长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揭牌并开通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总门户。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总门户和综合交易、综合服务、综合监管系统(简称“一网三平台”),推进交易服务、管理与监督职能相互分离。总平台主要承担“一网交易”服务功能,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分平台主要承担具体交易功能。

  1、关于规范全流程电子化标准。市发改委正在会同市司法局等部门研究制定市政府规章《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对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进行专门研究,从电子身份认证、统一登录、公告发布、交易响应、电子保函、专家抽取、项目开标、评标评审等环节进行规定,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综合交易系统已完成电子招投标业务招、投、开、评、定等所有交易环节电子化,实现了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电子备案等功能。政府采购分平台是以“全覆盖、全流程、全上网、全透明”为目标的市区一体化操作的电子化平台。建程工程招投标领域已实现监理和施工两大类电子化招标投标,正在持续完善全流程电子化,以世行优化营商环境报告中的公路养护工程为立足点,逐步推广至各类建设工程。

  2、关于探索移动数字证书新模式。本市公共资源交易实行统一数字身份认证。通过电子证照、数字证书等方式,对发起方、响应方、中介机构以及评标评审专家实行身份认证。目前公共资源交易总平台通过CA移动证书推进市场主体身份认证方式创新,统一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与各分平台数字认证服务,实现协同数字认证、交叉互认,通过扩展移动数字证书认证、扫码签章、扫码加解密等功能,逐步取消数字证书的U盘介质。尽快实现市场主体统一数字身份认证,做到“一次注册、多处互认、终生有效”,让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更加便捷。

  3、关于实现远程开标、智能评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综合交易系统已实现在线投标、开标、评标功能,下一步将继续开发智能评标系统。政府采购分平台已实现远程获取采购文件、投标开标等功能,同时通过“智能评标辅助”系统,实现了评标环节的智能预判、辅助分析。通过采购需求和采购文件编制时设置的“智能汇标”功能,相关资格性、符合性检查内容以及响应项、客观评分项自动汇总横向比对,既提高了评审效率,又有效限制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主观性。目前,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已实现投标、开标电子化,后续将持续完善全流程电子化升级改造,并将经验复制推广至各类建设工程。建设工程招投标分平台优化完善智能评标辅助系统,经过大数据分析,对资格性、符合性、响应性、客观评分项等由评标系统提供回标分析报告。对于投标报价,由评标系统对报价及详细的组价进行智能检查分析,计算投标报价得分并展示整个计算过程,供评标专家决策。为坚持评标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目前仍采用评标专家进入指定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进行在线评标的方式,评标活动接受严格的现场监管。后续考虑让专家选择就近进入符合要求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逐步开展异地远程在线评标。

  4、关于“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市公共资源交易总平台建设统一支付担保系统,通过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引入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为参与交易的市场主体在线提供电子保函与保证金缴纳和退回功能,并逐步实现在线统一结算、支付和发票开具功能。现统一支付担保系统已完成与部分银行、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的投标电子保函系统及投标现金保证金系统对接,并进行了试运行。同时加强内部制度建设,研究制定交易支付担保管理办法和电子保函服务管理办法等。下一步计划面向金融机构开展投标电子保函的批量推广和对接。市发改委会同市财政局、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制定印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对接方案》,通过总平台对接支付平台,实现市场主体一口登录,为市场主体提供电子发票提交、发起支付申请、支付进度和支付结果查询服务,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支付审核、支付进度和支付信息展示服务,目前已完成功能开发。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继续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决建议。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