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206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04日 文号:沪发改环资建〔2021〕20号)
沪发改地区建〔2018〕29号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瞿新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本市新型城镇化和特色镇建设工作的关心和一贯支持。经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教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等部门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高度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重要性,认真学习吸收建议内容
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要“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同时指出,“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枢纽等专业特色镇”。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分别在中财办《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特色小镇建设对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要求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
2016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开展了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提出“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到2020年前,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进一步明确了特色小(城)镇的具体内涵和发展要求。2017年底,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针对部分地区特色小镇建设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出台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内涵,要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并严控房地产化倾向。
作为本市特色小镇工作推进的协调部门之一,我委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深知特色小镇建设涉及面极其广泛,与全市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都有紧密关系。我们结合市委大调研工作,邀请市相关部门赴宝山区、奉贤区、松江区、闵行区等就其特色小镇所遇瓶颈和推进思路进行座谈,提出解决思路和落实措施。
二、本市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按照国家要求,本市在郊区城镇中选择了若干发展基础良好、特色较为明显的区和镇,积极推荐申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和中国特色小镇。
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等部门组成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和特色小镇工作小组,注重研究城镇化发展规律、加强研究分析。面上不搞一刀切的统一政策,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就郊区各区镇的发展基础、发展构想、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
区级层面,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整合落实资金,统筹项目安排并组织推进,引导有条件、有基础的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比如:奉贤区等出台了《奉贤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金山区出台了《关于印发〈金山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嘉定区也出台了《关于嘉定区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工作意见》。
三、罗店镇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的相关情况
罗店镇获批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以来,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
(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1、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利用罗店地理、环境、文化等优势,实现空间布局优化,围绕“一镇两貌”功能区域布局,撬动产业、文化、美丽乡村等板块功能提升。“两貌”:依托古镇、古寺,传承精华、精髓,将700年历史文脉融入4.7平方公里内,构建罗店历史古镇核心风貌区。充分发挥美兰湖的名片效应,着力使“美兰湖”独特优势彰显出迷人的北欧风情,构建美兰湖北欧风情核心风貌区。
2、明确功能板块规划。紧紧围绕“一镇两貌”空间布局,明确五大功能板块规划。美兰湖板块:主要是对美兰湖6.8平方公里整体重新打造成功能齐全,配套丰富的全新的具有北欧风情的特色小镇,引导外来人口有序导入。罗店古镇板块:东至抚远路,南至月罗公路,西至沪太路,北至石太路,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域1.4平方公里。富锦工业园区板块:东至潘泾路,南至富锦路,西至荻泾河,北至杨南路,板块面积2平方公里,着力打造新型产城融合示范区。产业板块:主要是指罗店工业园区2.39平方公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0.07平方公里以及中集地块转型0.2平方公里。美丽乡村板块:一是以沪太路西、月罗公路以北的罗溪村、联合村、远景村、张士村为整体,打造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二是以天平村、光明村、毛家弄村以及王家村、蔡家弄村等,发展特色种植业,建设无公害特色生态农业园区。
同时加快修编镇域总体发展规划、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规划、富锦园区转型规划、古镇核心区策划和美丽乡村设计以及部分村庄规划,不断完善镇村规划体系。
3、加强规划管理。健全依法决策体制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加大公示公告力度,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晓、让群众监督。强化规划意识,强化规划即法的理念,注重规划延续性,请一流团队做一流规划,真正多出精品、少留遗憾。
(二)加强土地制度规范,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1、规范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分别制定了《罗店镇集体土地资源统筹管理办法(试行)》、《罗店镇产业项目准入评估办法(试行)》,印发《罗店镇集体合同管理办法》,对全镇建设用地实行统筹管理、规范管理,逐步形成制度。探索镇政府主导、村集体参与的村级经济发展新模式,进一步管理好各村建设用地、厂房和仓库的出租出借工作,强化安全、环保、能耗等指标约束,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做大做强全镇村级经济发展。
2、提高集建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率。对集建区内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土地二次开发工作机制,鼓励公司、村各经济实体采取产权回购、厂房改造、产业方向调整等加以盘活,通过规范项目准入提高土地产出率,今后新引进的项目必须经过项目准入评估程序,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才可以落地。罗店工业园区与第三方合作,引进第三方评估机制,从引进项目的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实际产出率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使项目的引进更具科学性。
3、坚持维护农用地用途。全面落实“守土有责”的属地化管理责任制,全力推进“五违四必”整治,切实保护耕地,坚决杜绝新生违法用地,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严禁在基本农田内植树造林,搭建房屋。
4、完善土地利用机制。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享受长期收益分配权,并保障享有一定比例的流转收益。
(三)统筹资源均衡配置,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1、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一是社保就业推进更深入,尤其向农村地区、农业人口倾斜,关注重点人员就业推荐,建立镇企联动的扶持政策。二是养老服务体系更完善,缩小农村养老人员与城市养老人员之间的退休待遇。推进大型居住区养老设施配套建设。三是教育资源配置更优化,农村区域教育资源与城镇教育资源实现均衡化、无差别化。着力在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上下功夫,为镇属学校深化发展创建特色提供有力支撑保障,深度对接国内外知名教育集团,不断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四是卫生服务水平更先进,加快人才引进,弥补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人才不足的短板。深化家庭医生责任制团队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个性化家庭计划指导服务。五是群众文化生活更丰富。广泛开展文化资源配送,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送到村居田头。培育和扶持基层优秀文化团队建设,广泛开展羽毛球、乒乓球、篮球、龙船等罗店特色体育项目赛事活动。
2、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全面启动S7公路一期、二期、陆翔公路、罗蕰河、沪通铁路等项目(居)农民动拆迁工作。全面启动富锦工业园区开发重点区域内22家企业的动迁签约工作。全力推进全镇5个存量动迁基地削减。做好大居D3、D4分房工作。启动美罗家园大居商业配套项目建设。继续推进罗新路拓宽改造工程。推进祁北东路、潘泾路路口贯通以及永顺路修建工作。加大村级农村公路新改建项目补贴力度,推进村内道路管理镇级统筹,完善对村级公共厕所及污水处理的建设和维护。对所有村级体育文化设施资源进行维护完善。优化大居公交站点和线路设置,提高出行便捷度。二是推进“兵营式”危房改造和动迁安置房建设。全面推进毛家弄村、束里桥村、光明村、天平村的“兵营式”危房改造工作。加快动迁安置(涉及未安置结清在外过渡户数4682户,S7公路、陆翔公路、罗蕰河、沪通铁路动迁计492户)工作,启动老镇和大居动迁安置基地建设,计划在未来3-5年妥善安置。三是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强化农民建房审批管理,出台《罗店镇农民建房管理办法》,强化农民建房审批管理,严控在建房屋标准。配合做好各类基础设施管网铺设,推进小区雨污水分流改造工作。完成罗店污水九期截污纳管工程,实现镇域污水管网全覆盖。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体育等,为群众提供智慧生活体验和个性化服务。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一是探索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积极探索镇政府主导、村集体参与的村级经济发展新模式,深化镇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开拓村级集体经济提升的增长点。二是持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集建区外的农业村全部进行“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形成西片、东片、南片三个“组团式”发展,即以联合、远景、张士、罗溪村为主的西片区、以天平村辐射带动的光明村、束里桥村、毛家弄村等为主的东片区和王家村、蔡家弄村为主的南片区。通过整合资源,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格局,发挥规模效应,打造田园综合体。三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发展方向是“特色农业、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地区特色产品,丰富农业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完善罗店特色农业旅游产业链。
四、对代表建议内容的初步考虑
1、政策聚焦方面: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过程中,本市将结合各试点区、镇的实际规划土地需求,自下而上地确定针对性的规划土地支持政策,以对接上海未来面向2035年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充分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明确其在特色功能方面的定位和目标,统筹全镇域空间布局,聚焦特色功能区建设,鼓励存量利用和低效土地开发。
2、资金聚焦方面:本市将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探索支持PPP融资模式。强化财政资金引导,鼓励推进资金有效整合,优化政府融资结构,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拓宽抵押补充贷款(PSL)在上海的适用领域,积极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发挥好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对旧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城镇化重点领域的支持作用。支持保险资金通过股权、债权、股债结合、基金等形式,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进一步优化保险资金投融资环境,大力引导保险资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做好监管服务和贷款风险管控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本市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