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
  • 访谈主题:目前上海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情况如何?对于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方面有怎样的具体举措?

    访谈嘉宾: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

    访谈实录

      在10月11日上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出席发布会,就目前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强化创新基础条件和企业创新能力等内容与记者进行了交流。

      上海电视台:这次《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强调要加快前沿技术创新,目前上海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情况如何?对于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方面有怎样的具体举措?

      裘文进:近年来本市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下面我结合发展改革委的工作从3个方面介绍有关情况。

      一是强化创新能力建设。上海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光子、生命、能源、海洋、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布局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建、在建设施达16个,初步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持续提升在交叉前沿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为了推动设施更好地服务前沿技术创新,更多地向企业开放,培育未来产业,我们会同相关单位研究出台支持设施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用户委员会,其中企业专家占比50%,根据设施功能和服务对象开展分类评价,实施“以奖代补”激励,对企业出资建设的用户装置给予支持。此外,自2017年起,我们先后启动脑与类脑、合成生物学、新一代光源等30余个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形成一批重要原创成果,如建成全球首个跨尺度多维度人类表型精密测量平台,研发全球首个多组学标准物质“中华家系一号”。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设施规划、建设、运行充分体现用户特别是产业用户需求;围绕未来能源、商业航天等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领域布局一批市级科技重大科技专项;同时积极支持由企业牵头或参与重大专项 建设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等创新平台。

      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们通过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推动战新产业不断壮大,2024年上海战新产业增加值达到12533亿,占全市GDP的比重23.2%;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超过1.8万亿,集成电路设计、装备、材料、零部件加快布局;生物医药实现“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推进,创新药械加速涌现;人工智能重大智算设施能级持续提升,加快布局建设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中试基地。重点产业方面,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达164万辆,在全球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一;C919国产大飞机实现商业化运营和市场化量产。下一步,我们将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领域,谋划和推进新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着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推进前沿科技成果加快产业化。

      三是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为了更好支持创新型企业在沪发展,我们出台了创新型企业总部认定政策,在创新产品认定、重点人才引进、研发用品出入境、高价值专利培育、技术交易便利化等方面,进一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创新型企业总部认定范围和标准,通过系列政策支持,帮助科技企业不断提升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能力,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进一步推动前沿技术创新和未来产业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