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15年02月27日 )

        (  2015     1     29    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上海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关于上海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  

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  

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全面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  

、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各项重点  

工作,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阶  

段性成全面深化改革带动效应加快显现,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继续改善,完成了市十四届人  

大二次确定的目标任务(见表一)。

  

            表一  2014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全面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重点领域改革开放实现

突破

 

   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紧紧围绕制度创新,以开放促改革,自贸试验区在        

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见表二)。    

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有效运行    

,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有序推进,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    

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初步形成,27项制度创新成果已先后在全国或部分地区复制推广。同时,国    

务院批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区域范围扩展至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    

区域面积从28.78平方公里扩大为120.72平方公里。    

      

                         表二  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政

府效能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新进展(见表三)。制定实施新一轮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

动计划,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融资租赁兼营商业保理、再制造产业发展等创新试点。落

实进一步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意见,出台实施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24个配套

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引,完成国资流动平台组建工作,一批开放性市场化重组项目有序推进。深化

营改试点,将铁路运输、邮政服务和电信行业纳入试点范围,试点企业累计达到24万户,全年

新增减税额约370亿元。        

                           表三  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新进展

                   

 

   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实际到位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

26.8%8.3%,其中服务业占比均超过九成。总部经济能级提升,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5

家,其中亚太区总部15家。对外投资势头良好,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123亿美元,增长1.9

。贯彻落实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体系

建设,启动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加快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深化环保、交通、涉外服务

等重点专题合作。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全年实施对口支援项目601个,落实资金达29.1亿元。

 

   (二)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经济运行平稳有序。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城镇登记失业          

率为4.2%。三大需求总体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        

8.7%6.5%5.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6%,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        

别增长8.8%10.3%        

 

   “四个中心功能不断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开放创新取得新突破(见表四),全年金融市场          

交易总额达到78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增长42.6%。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稳步推进,上海港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国际中转比例达到7.1%,浦东        

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七年保持全球第三。国际贸易中心能级提升,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1.4%        

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8.3%,关区进出口总额、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分别超过20%30%        

        

                     表四  四个中心功能不断提升       

               

 

   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

64.8%见图1),其中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

意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四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互联

网金融、移动互联网、平台经济等蓬勃发展。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出台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

指南,深入推进桃浦、南大、吴淞等重点区域调整转型,全年淘汰落后产能644项。          

         

                    图1  2010年以来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与增速        

 

   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比上年增长5.5%,高于全市工业总

产值增幅3.9个百分点,大飞机、新型显示、高端医疗器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取得新进展。张江

高新区完成第三轮扩区,股权激励、人才特区、科技金融、财税支持等试点深化实施。创新人才和

研发机构加快集聚,累计62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

达到40个和21个,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等加快建设。

54项科技成果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比重达到16.5%。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

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为3.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7件。            

 

  (三)大力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成效。全面完成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超额完            

成国家下达目标。全面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见表五),建立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出台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PM2.5浓度明显下降。启动编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东风西沙水源地工          

程基本建成,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工程启动建设,建成区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工作全面推进。加强生          

态环境保护机制创新,启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          

 

                        表五  全面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节能节地节水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继续加强,深入推进碳排放交易试点,建成重点单位

源利用状况和温室气体排放报送平台,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以上,提前完成

十二五期间累计下降18%的目标。出台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若干意见,发布低效工          

业用地标准指南,推进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实施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          

值达到69.1亿元/平方公里。稳步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14.5%左右。          

 

  (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持续加强。深入实施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创业指导              

和职业技能培训,制定实施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在特定行业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          

帮助1.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扩大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受          

益面,继续提高养老金、城乡低保等各类民生保障待遇标准。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旧住房          

综合改造,进一步放宽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廉租住房准入标准,全年拆除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          

房屋63.9            万平方米          ,受益居民达2.8万户。          

 

   社会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制定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启动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全面完成行业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启动中职与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深化公立医院          

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推进医药分开改革,启动药品带量采购          

试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建新文广集团,推出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等          

政策,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教育加快融合发展。全面推进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新          

63条百姓健身步道,完善21家社区活动中心健身设施。 

 

    “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制定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              

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政策支撑、需求评估和行业监管“五位一          

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见表六)。全年新增公办养老床位5829张,为29.4万名老年人提          

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表六  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五)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进一步加强

 

   城市管理和建设全面加强。加强城市管理顽症整治(见表七),大力推进公交服务、施工

渣土运输等突出问题整改。强化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加强燃气管网、

重大火灾隐患等薄弱环节排查治理,亚信峰会服务保障任务顺利完成。深化拓展城市网格化管理

,推动网格化管理模式向街镇延伸。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启动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世博、

虹桥商务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前滩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全面推进,北横通道、沿江通道

越江隧道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6号线全线贯通,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

总长度达到548公里。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光纤到户累计覆盖830万户,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

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

                           表七  加强城市管理顽症整治          

         

                                  

 

   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深化。围绕创新体制、搞活基层、夯实基础,深入开展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基层建设重点课题调研。全面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完善居住证制度,制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完善公共服务、加强城市管理等三方面配套政策。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对行业协

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管理,全年净增各类社

会组782家,累计达到1.2万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分级分责化解社会矛盾制度,社

会保持和谐稳定。

 

   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深入开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课题调研,研究制定促进本

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政策。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轨道交通17号线

5号线南延伸段开工建设,嘉闵高架北延伸、第一轮大型居住社区外围市政配套等项目基本建

成,金山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有序推进。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新农村建

设取得重要进展(见表八)。积极稳妥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表八  新农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在看到2014年成绩来之不易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本市创新转型正处于关键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着力解决。一是有效

需求明显不足。外部需求仍较疲软,经济紧缩风险上升。本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已持续36

月同比下跌,信贷增速创近年来新低,部分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工业投资持续下降,扩大消费面临

较多制约因素,内外需求不足导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二是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工业增速持

续回落,批发零售、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增速放缓,四新等新兴产业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产业

下滑形成的缺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法路径仍需进一步创新,推进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业园区二

次开发、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在实践中还需加强探索和攻坚。三是突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

瓶颈形势迫。城市创新创业活力不足、动力不强的问题仍较突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主体激励

机制、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有待完善,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创新链仍需进一步打通,鼓励全社会创新创

业的政策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尚需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导向的创新体制机制亟待加快建

四是加强城市管理和民生保障任务依然繁重。城市安全形势严峻,安全事故事件时有发生。

别是去12月                31日晚发生的外滩拥挤踩踏事件教训极其惨痛、极其深刻,暴露出城市安全工作存

在重大疏漏、重大隐患,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置能力亟

待加强。加强人口调控、整治群租、拆除违法建筑等任务仍然较重,城市管理顽症治理和精细

化管理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就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较大。受经济增速放

缓等影响,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增大。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

老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仍需着力解决,农村生态环

境欠账较多。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面临不少瓶颈制约,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任务依然繁

重。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

规划、谋划十三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世界经济继续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呈现

增长、再分化、多风险特点,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基本面总体向好,但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总体看,2015年本市经济仍处于创新转型关

键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任务更加艰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机遇与挑战

并存,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将为本市经济转型升

级注入新一轮力,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将带来新

的发展机遇和空,本市创新转型取得积极成效也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此,我们既要牢

固树立底线思维,趋利避害,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更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促进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

、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十届市委七次全会部署,深刻认识和主动适应经济

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和效益为中心,保持定力、激发活力、增强动力、提高效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

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完成好十二五规划,谋划好十三五发展,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

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行者,推动全市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高质量、有效益、惠民生、可持续的新

发展。要把握好以下四个着力点:

 

   一是保持定力,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深刻认识并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对                

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平常心,更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切实转              

变不适应创新转型新常态的传统思维观念和习惯做法,创新工作思路、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着力              

解决结构调整深层次矛盾,强化生态环境和资源约束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作用,在大力培育发展              

新兴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狠下功夫,持续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二是激发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围绕经济转型中的突出问题,积极适应国际贸易投资规                

则新变化,以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向市场要活力,              

向改革要动力,培育市场化创新机制,进一步放活国有经济、放活投融资、放活非基本公共服务市              

场化供给,主要依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放大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              

                

             

   三是增强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新常态下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的                

要求,瞄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积极承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着力突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瓶颈,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              

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四是提高效力,聚焦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治理能力。坚持依法行政,探索推广事中事后监管模                

式,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着力抓好重点工作、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              

的推进落实,全力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完善人口综合调控和城市顽症治理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加强              

基层基础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治理现代化              

水平,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市民。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2015年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既要与十二五规划保持衔接,确保

各项标任务全面完成;又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先导向,坚持保障和

改善生优先导向,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优先导向,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全面深化改革腾出空间

。主目标建议如下(见表九):              



                      表九  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结构效益主要目标。在提质增效升级的基础上,全市经济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                    

   ——改革创新主要目标。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保持先发优势,

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3.6

%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件左右,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服务功能主要目标。四个中心功能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增长15%

右,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0%左右,现代航运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总部经济加快集聚,

文化创产业加快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社会民生主要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城镇登记失

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就业岗50万个,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同步,

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1.5万套、供应18.5万套。                  

   ——生态文明主要目标。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保持在3%左右,PM2.5浓度

步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

减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三、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根据2015年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建议做好以下八个方面26项重点工作:

                  

   (一)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开放

                  

   1、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根据国家部署全力做好自贸试验区区域扩展工作,抓紧调整                    

完善自贸试验区管理体制,在更大范围内深化实施投资管理体制、服务业开放、事中事后监管等改                  

革开放创新措施。加快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制定实施2015版负面清单,推出新一批服务业和制造                  

业开放举措,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实行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加强自贸试验区金融                  

开放创新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加快面向国际的金融                  

市场平台建设,在确保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与浦                  

东综合配套改革联动,推动实施新一轮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大自贸试验区辐                  

射范围,加快将各项成熟的改革创新经验向全市复制推广。                  

                  

   2、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推                    

广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加快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精简前置审批,重点减少涉                  

及投资、创业创新等领域的审批事项,在区县、街镇推行审批标准化管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根                  

据国家部署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至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领域。落实新                  

修订政府定价目录,进一步放开价格管制,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推进公用事业企业成本信息公开及                  

成本规制工作。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升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和应                  

用。全力推进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扩大政府信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3、着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推动企业引进                    

战略投资者,以打造公众公司为主要途径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国                  

资流动平台运作模式,切实发挥国资流动平台资本运作功能,实质性启动若干国资开放性市场化重                  

组项目。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转制与创新转型双轮驱动为抓手,加快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以建立健全企业长效激励机制为核心,统筹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实现任期契约管                  

理全覆盖。                  

                  

   4、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指导意                    

见,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路桥、环境、水                  

务等重点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                  

,放大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带动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5、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创新。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出台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配套政策,

实施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构建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相衔

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调整基本

医疗服务价格,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建立基于基本项目的服务评价和补偿机制,推进分级

诊疗制度建设,探索药品集团采购模式,扩大药品带量采购试点。推进文化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文

化市场有序开放,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重组融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

                  

   6、立足国家战略深化对内对外开放。积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制定上海推进国家

一带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四个中心、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动,聚焦金

合作、经贸投资、人文交流、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

。贯彻落实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制定出台本市实施意见,积极对接沿江省市,在长

江航运、综交通、产业转型、生态环保等方面加强区域协作与共建,推动项目和政策落地。加强

与苏浙皖三省规划衔接,深化重点专题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长三角地区协同发

展。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7、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制定本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                    

案,制定实施本市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争取率先开展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加快在创新人才发展、市场化投入、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政府创新管理和开放合作等领域                  

改革突破。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完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落实国                  

家和本市各类人才计划,建立科技人才企事业单位双向流动机制,进一步向社会下放科技成果使                  

用和处置权,促进技术类和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交易,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8、加快推进创新载体和环境建设。发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                    

引领作用,按照国家部署加快推广实施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                  

焦杨浦、徐汇、紫竹、临港等重点区域,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                  

创新集聚区和特色基地。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扶持力度,完善综合服务平台,加                  

强创业孵化服务,积极运用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激发                  

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大力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9、布局实施一批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积极承担脑科学与人工智                    

能、干细胞与组织功能修复等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一代核电等重大创                  

新工程。大力推进上海光源二期、蛋白质科学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超强                  

超短激光等新一批大科学设施落户。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向全市域覆盖,                  

加快宽带城市升级提速,促进交通、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智能应用推广,拓展大数据、云计算、                  

物联网等示范应用。                  

                  

   (三)聚焦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10、提升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促进保险交易所、全国性信托登                    

记平台等功能性机构落地,加快推出原油期货、股指期权、ETF期权等金融创新产品,完善金融风                  

险防控机制。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先行先试,争取扩大国际中转集拼试点范围,加快国际船舶登记                  

等制度创新,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等高端航运服务业,推动航运衍生品等要                  

素市场发展。加快提升国际贸易中心能级,推动面向国际的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现货市                  

场建设,启动天然气、木材等交易中心建设,完善贸易平台功能,积极推动上海成为亚太贸易仲                  

裁中心,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和发展综合试点,促进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国                  

际会展之都。研究出台支持贸易型总部、促进外资研发中心集聚等政策,启动实施外资促进计划,                  

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企业总部以及采购、分拨、营销等功能性机构落户。                  

                  

   11、培育壮大四新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服务“四新”企业绿色通道,放宽准入                    

条件,鼓励创新创业,支持企业跨界融合发展。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扶持机制,探索建立连                  

续滚动支持和上下游协同支持等新方式,在集成电路装备及工艺、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等                  

领域推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加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领域前瞻性布局,加快实                  

施网络视听、智慧照明、3D打印等专项行动计划。                  

                  

   12、深入持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研究编制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清单名录,明确企业项目、                    

调整地块、时间节点和区县责任,淘汰落后产能800项左右。探索区域性整体调整和淘汰落后产                  

能的新途径,加快桃浦、南大、吴淞、高桥等区域转型发展。创新土地开发利用和投融资方式,                  

鼓励品牌园区开发企业输出经营和管理资源,参与重点区域调整升级和老工业园区二次开发。落                  

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全力保障城市安全,创新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

                  

   13、全面加强城市安全和城市管理。着力强化安全责任体系,从严落实政府部门监管责任、                    

区县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肃问责制度。强化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安                  

全防范,完善大人流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出台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各类大                  

型活动安全风险科学评估和应急准备,大力加强轨道交通、机场车站、旅游景点、大型商场等人员                  

密集场所应急管理单元建设。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安全管理,切实做                  

好市政管线、特种设备、高层建筑、隧道高架桥梁、地下空间、油气输送管道等重要设施设备的安                  

全防范,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深入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开展全方位安全生产和人员密集                  

场所大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力度。细化完善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订本市突发                  

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应急联动体制机制和响应程序,加强对灾害性天气、大人                  

流集聚、大流量交通等的预测预警预报,严格执行各项应急值守制度。加强安全管理规章规范、安                  

全工作标准和安全队伍建设,强化公共安全知识普及教育,竭尽全力保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                  

城市安全运行。巩固城市顽症治理成效,进一步增强多部门协同整治合力,加大对“群租”、非法                  

客运、违法建筑、无序设摊等治理力度。推进主要食品可追溯管理,加强对高风险食品企业监管,                  

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强城区交通秩序管控与综合管理,推行中心城区道路拥堵分级管理                  

,新增140公里公交专用道。推进区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设立街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                  

推进网格化管理向城市住宅小区和农村地区拓展,推进网格化管理与大联动、大联勤、“12345”市                  

民服务热线的整合互动,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创新城市管理方式。                  

 

   14、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实施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深化街道                    

体制改革,完善乡镇治理体制,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增加街道统筹社区发展职能。推动综合执                  

法力量下沉,充实城郊结合部、大型居住社区等公共服务资源和管理执法力量,推进镇管社区建设                  

。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和双重管理相结合的登记制度,扶持社区生活服务类、公                  

益事业类、慈善互助类、专业调处类社会组织发展,加强居民村民自治机制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                  

职业体系,开展居、村委会换届选举。加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小区难题顽症。创新完善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15、进一步加强人口服务管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总体要求,继续完                    

善本市居住证制度。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改造,健全基层人口调控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实有人口信                  

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强化人口基础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加强人口变动情况监测分析工作。                  

                  

   (五)着力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16、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抓紧梳理启动一批“十二五”、“十三五”衔接期                    

间的重大项目,做深做细前期准备工作。全年共安排正式重大项目83项,预备项目24项,其中年内                  

新开工9项,基本建成14项,确保“十二五”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基本                  

建成世博园区央企总部集聚区和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主体项目,做好迪士尼乐园及配套项目建设和运                  

营准备,加快推进临港、前滩地区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同                  

步推进重点区域周边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17、着力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完善全市商业布局规划,深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                    

设,引导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依托国家会展中心、迪士尼乐园等新载体培育消费新增长                  

点,促进会商旅文体产业融合发展,扩大文化、旅游、体育、信息、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大力                  

支持社区商业发展,完善移动支付、快递、冷链物流、中转分拨等支撑体系,开展社区生活服务创                  

新试点,营造更加良好的便民利民环境。稳定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8、进一步提升外贸能级。落实国家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意见,进一步规范清理进出口环节收                    

费,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加快推动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着力扩大进                  

口贸易,完善进口贸易产业链,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                  

展,优化商品进出境报关、检验检疫、结汇等服务。加快建设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运营中心,深                  

化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改革。                  

                  

   (六)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努力建设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

                  

   19、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大气、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启动实施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深化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深入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和中小锅                  

炉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加强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治理。继续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实                  

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和泵站截污改造,实现建成区直排污染源全部截污                  

纳管,加快农村水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推进镇、村级河道疏浚和水系沟通。加快郊野公园、外                  

环生态专项建设,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绿色账户”试点。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完善                  

生态补偿机制。以工业遗留场地为重点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农田和水源保护区土壤保护。创                  

新生态环境市场化、社会化治理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20、扎实推进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建设用地和工业区地块布                    

局,落实区县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减量化综合协调推进机制。开展违法用地、闲置用地专项整                  

治,综合运用土地、环保执法等手段,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低效益企业。优化年度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管理,建立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建设用地减量化规模的关联机制。完善工业                  

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经营性用地全要素全过程管理制度。                  

                  

   21、促进节能低碳发展。加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出台                    

能效对标达标实施方案。加强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                  

筑和绿色园区,加快装配式建筑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推进能耗                  

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深化碳排放交易试点,丰富和完善碳市场功能,逐步扩大上海碳排放交易机制                  

开放度。加快开展低碳社区试点,深化低碳实践区建设。                  

                  

   (七)立足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22、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出台实施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若干                    

意见及配套政策,统筹推进新城建设,分类推进镇域发展,加快镇村规划编制和落地,优化调整村                  

庄布局,加强非建制镇服务管理。推进村庄改造,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深入推进农村综合帮扶,强化“造血”机制,增强经济相对薄弱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聚焦农                  

村生态环境、交通基础设施和农民就业保障等突出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改善农村农民生                  

态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优秀人才服务农村的长                  

效激励机制,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23、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多功能都市现代农业,整建                    

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研究制定支持纯农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                  

一步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联社,加快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引导土                  

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八)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

                  

   24、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深入实施失业青年就业启航计划                    

,继续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在特定行业就业,实施离土农民就业促进专项计划。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稳                  

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研究建立城乡                  

统一的居民医保制度,实行城乡职工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城乡救助标准统一,统筹提高各类                  

民生保障待遇标准。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后管理、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常态化申请供应以及五年期满交                  

易处置等政策,加快完善大型居住社区配套设施,加大旧住房综合改造力度,拆除中心城区二级旧                  

里以下房屋55万平方米,多渠道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25、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推行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着力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学                    

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推进医教结合提供个性化特殊教育服务。启动实施第四轮公共卫生体系                  

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分级分类服务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加强健康                  

城市建设。优化全市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体系,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云建设,推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专                  

业化、社会化管理,继续举办好市民文化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继续                  

开展市民体育大联赛,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26、完善养老设施布局和政策体系。按照养老设施布局规划要求,加快养老设施落地,增加                    

养老服务供给,新增7000张公办养老床位,新建4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强                  

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支撑和保障。协调推进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                  

试点工作,完善养老服务梯度补贴政策,促进医、养、护等养老服务资源整合。研究制定社会力量                  

参与养老服务的鼓励政策,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更好地满足多元化养老                  

服务需求。

    同时,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

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更加

注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思维,更加注重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更加注重建

更美的城市,汇聚各方智慧,广泛凝聚共识,创新编制方法,抓紧研究十三五重大项目、重

改革、重大政策,高质量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为上海十三五发展勾画清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