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AC新闻|SHIAC-Jus Mundi 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SHIAC新闻 | SHIAC-Jus Mundi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暨“技术革新对中国仲裁的影响”线上研讨会成功举行
2022年11月10日下午,SHIAC-Jus Mundi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暨“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Arbitration in China”(技术革新对中国仲裁的影响)线上研讨会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是双方合作协议机制项下的首场活动。
会议由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事业发展部副部长许索晟、Jus Mundi全球公共关系代表郭香杉共同主持。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王唯骏在致辞中提到,仲裁制度的诸多优势中,保密性是用户选择和使用仲裁的最重要的考量之一,在不贬损保密性原则的前提下,如何加强仲裁程序透明度及增强对裁决结果的预期,是当下国际仲裁关注的问题。上海国仲自2019年起发布年度报告,有效增进当事人对上海国仲业务情况与仲裁实践的了解,有助于当事人对裁决形成稳定的预期。相信通过SHIAC与Jus Mundi的合作,将进一步丰富仲裁法律数据库的中国元素,让中国仲裁走近境外市场主体。
Jus Mundi首席执行官Jean-Rémi de Maistre在致辞中认为,世界对中国的仲裁需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其重要性不可低估。随着跨境商业流动的增加,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国际仲裁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他表示,Jus Mundi与上海国仲的合作旨在提高全球对中国国际仲裁作为一种公认的、值得信赖的争议解决形式的理解,从而增进全球商事主体对中国仲裁的信任。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王唯骏、Jus Mundi首席执行官Jean-Rémi de Maistre分别代表两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在圆桌研讨环节,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惠普集团亚太区诉讼及争议解决总监李莉、君合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合伙人董箫围绕“科技对中国仲裁的影响”议题展开研讨。
蒋惠岭院长认为,在国内矛盾频繁多发、国际经贸摩擦不断的形势下,纠纷解决服务需求量在中国持续剧增,法院受理案件不堪重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仲裁服务的发展。仲裁的准司法性、专业性让仲裁更有吸引力,而中国对发展仲裁的决心和力度以及对境外仲裁机构的接受度,都表明仲裁在中国的巨大发展空间。
李莉总监谈到,各类新技术在国际仲裁中的运用,提升了仲裁机构的工作效率,增强了仲裁机构处理跨境复杂争议的能力。新技术的运用也使当事人得以采取更为灵活、高效、节约成本的方式。各种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对脱敏后的仲裁案件和裁决的吸纳,也增强了国际仲裁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使公众和从业者更乐于选择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
董箫律师认为,新技术在国际仲裁领域的应用呈大幅度提升的态势,特别体现在远程开庭、案件资料在线传输和分享等环节。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仲裁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以及降低当事人的费用。与此同时仲裁业界也需要关注新技术引用带来的挑战比如数据安全和保密问题。
未来,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将通过与Jus Mundi的合作,增进世界对中国仲裁的了解,提高仲裁的透明度,进一步促进仲裁成为全球认可的争议解决机制。